序 言
村庄,是我们的根,蕴藏着永远的记忆;村庄,是我们的本,保存着永恒的乡音;村庄,是我们的源,留下无边的乡愁。
村庄,她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随着历史变迁和城镇化加快,我们的村庄正在发生悄然变化:
一些老物件、牛院子、老房子荡然无存;
老牛、犁耙、镰刀等农具损毁失踪;
儿时摸鱼洗澡的坑塘、粘知了的老柳树不知去向;
扶犁荷锄的老者,拉磨推碾的驴子早以无影无踪;
摔哇屋的瓦房拆掉了;烧狗撵鸡的转盘窑倒塌了;
儿时推梢箍、做迷藏、打纸壳的伙伴东奔西走;
村庄美好故事和传说正在泯灭消失。许多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如何去寻找那些村庄曾经的踪迹?
那古老的传说
散失的农耕物件
古朴的乡风民俗
还有那一个个发生在村里的故事……
逝水流年,光阴易老。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感叹:“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一位在外地的老乡说过:哪里也不如家乡好,民风淳朴,乡土气息浓厚,在外面找不到根,根就是我们的村庄。一直以来,我们把乡下的村庄,称之为根,它根植在乡村、在田野、根植在浓浓的亲情之中。作为家乡的载体,它就是一种信仰,是幽暗人生中的光亮,每去一次村庄,都是一次灵魂的涤荡。
人到中年,可能是开始恋旧的缘故吧,总想把儿时的记忆写点东西。请大家和我一起,放开想象的翅膀,梦里再回一趟家乡,走向那熟悉而陌生的小路,走进那醉人的麦香和童谣,把村庄嵌入记忆的深处。
村落扫描
“敢是窦国老面折公孙弘、不拜武安侯救斩长安令,横批:汉朝一品。”
“十年任淮阳赣志千秋抱屈、孤忠扶汉室直升万古传芳,横批:功在汉室”。
这是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汲窑村汲氏家庙里的两幅古老对联。稍有点历史知识的可能知道:窦国老、公孙弘、武安侯、长安令,他们的故事内容都与司马迁《史记》120回《汲郑列传》中的西汉时期汉武帝太子洗马、东海太守、淮阳太守,主爵都尉汲黯有关。
当今的菏泽人谁不知道成语“后来居上”和“门可罗雀”,但真正讲出成语来历的可能少之又少。
别急!看完我的微信,你就知道一切。
汲窑行政村隶属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位于菏泽城西北21公里,离白虎集3.5公里,离镇政府东北10公里。村庄正北和东北与鄄城县临濮镇庄子庙、李庄村搭界,东与高庄镇付庄相邻,西和西南与郅堂、郅庄接壤,南与尹庄、韩楼相望。徐河北支从村南地穿过,一条从牡丹区吴店镇到鄄城县临濮镇的乡级公路在村西通过。村庄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东西有4条大街,南北1条主街,居民总计340多户,1400多人,土地面积1800多亩。全属汉族,主要姓氏有汲姓、马姓、郜姓、李姓等,其中,汲姓占80%。农机具116套,村内有学校1处,白虎医院分院1处,汲姓古家庙1处,超市代销点10多处,饭店4家,木材加工厂36户,移动电信塔一座,水闸1处,电锯5盘。
据汲氏家谱记载,明嘉庆八年(1529年),汲氏兄弟四人由汲堂移此建村,因以烧窑为生,而得村名。民国初年,马姓从曹州府小留镇马常寨村随亲投奔迁来居住,郜姓从小留镇郜寺随亲投奔迁来居住。随着时代的变迁,先后由河南濮阳划为山东曹州、菏泽地区、鄄城县。解放后属鄄城县临濮公社,1958年归临濮公社付庄大队,1978年和周边10多个村庄由鄄城县临濮公社划归菏泽市,成立高庄公社汲窑大队,1979年划归菏泽市(县级)白虎乡,2000年划归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汲窑大队至今。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村民从事手工业。解放后至责任制前,农业产量底且不稳。实行联产责任制之后,农民积极性提高,实行科学种田,小麦玉米产量多达800斤,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现在大多数人从事木材加工,部分人以窑业为生。2001年硬化了大街,2013年相继硬化了胡同。由于村民收入提高,目前,新建楼房10多栋。
1974年建有转盘窑厂1处,烟囱高30多米,占地100多亩,设有大型机械化砖机一处,机械制瓦房4个(村、8队、尹庄、付庄等瓦房),丰年产砖瓦200多万块(个),2013年根据环保需要,窑厂停产,烟囱被推掉。
汲窑学校,完中式学校,始建于解放初,早期有2个校园,小学在后街家庙院内,初中在前街,是鄄城县临濮公社重点学校,原来周边付庄、郅庄、郅堂、方庄、尹庄、李庄、大石庄、庄子庙、范庄、董庄等方圆7、8里地的学生都前来这里上学,学校还有一篮球场,后经常在这里放露天电影。1982年取消了汲尧学校初中,合并到白虎联中。上个世纪80、90年代汲尧小学迁往村东头,建有30多间宽敞明亮校舍,本世纪初,学校迁建到村西地,建有一座3层楼房。最多时在校生300多人。学校有本村知名教师汲殿宪、汲殿荣、汲守刚、汲守忠、马佩安、汲守海、汲守英、汲文杰、汲守群等,他们勤勤恳恳、爱岗敬业,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荣获高庄镇乃至全市先进教学单位,多人获得市和牡丹区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先后为周边村庄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有300多人考入大中学校,多人走上县、科级等重要工作岗位。
经济发展
牡丹区高庄镇汲窑村是个远近闻名的家具加工村,上个世纪8、90年代拥有家具作坊70多家,从业人员400多人,外村常年在本村打工者不下百人。近年来,随着市场质量品格的提高,落后、粗糙单一的生产模式以适应不了市场的要求,原来的门庭若市突变为订单稀少。汲窑村家具协会注重考察市场需求和参观学习,立足本地实际借鉴先进经验、改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为多户集约式联合生产,而且产销分工明确,使家具生产上了一个新档次,产品远销山东、河南河北等13个省市区县,加工户的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目前,家具生产企业老板主要有:汲群峰、汲春生、汲德义、汲德合、汲明山、汲怀山、汲怀生、汲怀柱、汲银山、汲守月、汲喜军、汲国涛、汲国运、汲守作、汲怀景等。
上个世纪90年代,本村许多有志年轻人纷纷到宁波、北京等地“打工闯荡”,他们吃苦耐劳、拼搏敬业,捞得了“第一桶金”,在当地再创业,开自己的公司、店铺,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老板,主要有:汲怀国的宁波市镇海东旺机械配件厂,汲守领的宁波五金加工厂,汲恒海的金融投资公司等,汲合义的宁波甬盈汽车维修。在北京从事汽车装饰维修就有10多家。
附:牡丹区高庄镇汲窑村委员成员名单
村党支部书记:汲殿新
村主任:汲守磊
村两委员成员:汲怀师、汲洪磊、汲怀志、汲守学
人才辈出
汲尧村距离黄河仅10多里,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土地肥沃,人杰地灵,风水宝地,人才辈出。许多人通过考学、致富后逐渐迁入北京、宁波、济南等大城市居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越战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青年参军、参战、战斗立功,有多人受伤成为荣誉军人,也有的成为国家干部。解放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大批学子出外求学,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改革开发后,更是有一大批莘莘学子通过勤奋和刻苦学习,靠自己奋斗拼搏走上成功之路。主要有:
汲守先:曾任鄄城县临濮乡副乡长、副书记和人大主任等职。
汲守财:曾任鄄城县委信访办主任等职。
马敬先:曾任鄄城县计生服务站站长等职。
马佩英:曾任菏泽市十中总务主任等职。
汲怀民:任中国齐鲁石化集团公司人才处处长等职。
汲怀魁:曾在白虎乡、高庄镇政府工作,任副镇长。现任牡丹区南城办事处副主任。
汲怀金:现任鄄城县彭楼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汲怀立:曾任菏泽市政工程处技术质检科技术员、科长,负责菏泽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工程项目和投资造价。
马佩勤:现在鄄城县卫计局工作。
马佩忠:现在鄄城县卫计局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
马 琛:现在鄄城县公安局工作。
汲 平:2008年筹备成立了北京广闻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牵头设计制作了中国美术家网、中国油画家网、中国当代艺术网等二十余个国内大型美术类综合门户网站。2012年在菏泽成立工作室,先后设计制作了曹州艺术网、菏泽博物馆官方网站、菏泽美术家协会官方网站、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官方网站。
汲振超:菏泽速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菏泽市生活网版主。业务范围:国内领先的广告制作、发布与代理;庆典、会展商业活动的策划、组织;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等。
鉴别1000多种中药的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郜文起
夏天,在中原大地上随便薅个小草,有人就能知道它的学名、俗名,说出它的性能、习性和产地,凭气味也能辨别出它是什么中草药,有什么疗效和功效,可以预防治疗什么疾病等,这不是听天书!也不是什么牛皮大王!确有其人其事。2011年4月份《牡丹晚报》一版头条曾经报道过他的事迹,他就是享受菏泽市政府和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主管中药师、中草药知名专家郜文起。
郜文起:牡丹区中心医院主管中药师,牡丹区政协委员。1985年毕业于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中药专业。先在中药房从事调剂配方,后到中药库,从事中药的保管,炮制,采购多项工作。目前能掌握1000多种中药的鉴别、产地来源、化学成分、采收加工、功效应用等。凭气味能够辨别中药100多种。能认识当地植物400多种。多次获得菏泽市中药竞赛一等奖,代表菏泽参加山东省中药竞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两次参加全国中药竞赛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先后被评为菏泽市首席技师、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卫生系统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人社厅高技能人才库成员。享受菏泽市政府和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受聘于舜王城中药市场、南京同仁堂(菏泽)公司等多家单位任质量顾问。多次任市卫计委、市药监局临时中药专家组组长或成员。
兄弟三人大学生——汲东亮、怀亮、永亮
汲东亮、怀亮、永亮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弟三人靠个人勤奋、用自身刻苦学习、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走上了各自的成功之路,他们用最朴素的生活,实现了农村人最遥远、最辉煌的梦想。汲东亮,聊城师范大学毕业,菏泽二中任教,高级教师。汲怀亮,山东经济学院毕业,分到乡镇企业工作,从沙土镇酿造厂考到菏泽市检察院,现在牡丹区监察委工作。汲永亮,烟台大学毕业,先后在菏泽市公路局工作,任秘书科科长多年,自强不息,多次参加公务员招考,现任职菏泽市党史委副主任,挂职单县副县长。
菏泽市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汲怀领
菏泽知名新闻媒体人、民俗社会活动家——马学民
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先后在菏泽市十中、菏泽市实验中学、菏泽市开发区党群工作部、党工委政策研究室、丹阳街道办事处工作,曾任中共菏泽市开发区工委机关报《今日开发区报》主编,现任丹阳街道办事处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菏泽市民俗学会会员、牡丹区作家协会会员。
2012年主持编写《丹阳志》,任常务副主编。2017年出版由菏泽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常健作序、150多万字的个人新闻作品集《春华秋实》一书。参与编写中央党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巡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力实现中国梦》,《曹州知名将士集传》、《曹州留学生集传》、《曹州杏坛名师集传》、《曹州文坛名仕集传》等文献资料汇编等20多部。先后在凤凰、人民、中国共产党网、新华、新浪、光明、搜狐、网易、大众等10多个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大众日报》、《支部生活》、《齐鲁晚报》、《菏泽日报》、《牡丹晚报》等多家刊物发表新闻作品1560多篇。
2011年起历时6年,牵头发起主修涉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等23个省、700多个村、30万人的《开濮曹徐马氏族谱》。2017年11月份,《在“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暨文创产品交流大会”上,经全国姓氏家谱专家综合评审,荣获“中华好家谱”最佳内容特等奖。现任世界马氏联谊总会副秘书长、九州马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华海内外马氏联谊总会副秘书长,中华海内外马氏文化研究总会副会长,《紫山》编辑部副主任、《中华马氏研究》副主编、《九州马氏文化研究会会刊》主编。2017年4月1日,出席在海南省亚洲博鳌论坛举办的世界马氏联谊总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任秘书处副秘书长,负责文件起草编印等。
2003年获得菏泽市委、市政府专项奖励先进个人,2006年被菏泽市委组织部评为菏泽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被菏泽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评委“菏泽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连续11年被菏泽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和“舆情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连续12年被评为《菏泽日报》“优秀通讯员”。
……
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一大批考入名牌大学的莘莘学子,主要有: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汲阳阳,山东警察学院的汲冰冰、青岛科技大学的马文霞、山东大学的马婧、浙江理工大学的汲玉双,
以上内容等待您的补加。
勇救落水儿童、“少年英雄” ——汲怀安
1995年12月2日,市委、市政府在人民剧院召开表彰大会,授予汲怀安“少年英雄”称号。汲怀安生前系菏泽市白虎乡汲窑小学五年级学生,曾任班长、少先队中队长。同年8月29日,为抢救落水儿童汲爱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13岁。
附件一:
汲黯的故里——汲堂村
汲堂村历史悠久,据《汲氏族谱》记载,村建于周朝(公元前841—221年),因村中有一奶奶庙堂,故名汲堂,历代相沿至今,仍名汲堂。相传在汲堂庙堂院内立有十三通碑纪,还有金香炉,因黄河多次决口,先祖古迹都被淹没,村民受水灾,逃难各地,之后又回到汲堂重建家园。因村民所持行业不同又分为几支,椐《汲氏族谱》记载,明嘉靖八年(1529年),汲氏兄弟四人由汲堂迁出,以烧砖建窑为生,在所属烧窑地建村,故名汲窑;清雍正八年(1730年),以种菜为生的村民也迁出了汲堂,在所属种菜地建村,取名汲菜园;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汲氏由汲菜园迁出,以姓取名汲庄。汲氏一家人,分居在汲堂、汲窑、汲菜园、汲庄这四个村庄,相距只有几里路,相互交往都很方便,无论人口耕地面积汲堂远比不上其他三个村庄。而这个小小的汲堂村就是西汉名臣汲黯的故里。
汲黯(?—前112年),字长儒,西汉濮阳人(一说今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汲堂村人)据《汲氏族谱》记载,汲黯为汲氏十三世祖。景帝时官洗马。武帝即位,为谒者(官名),在任职期间他刚直不阿,为政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的疾苦,秉公办事,敢于犯颜直说,为官清正。据《史记》汲郑列传六十记载:一次他奉旨至河内(汉时黄河以北地区)视察时,他以皇帝的名义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回朝后请求武帝以假传 圣旨而治他的罪。武帝欣赏他的做法并宽恕了他,没有制他的罪,但终因假传圣旨而被贬为荣阳县令。汲黯以任荣阳县令为耻,病归故里。武帝得知此消息后,就召任他为中大夫。但终因屡次向皇帝提意见而被贬出朝庭,任东海太守。不几年,东海郡大治,皇帝又召他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当时,天子正招试文学(官名汉置宋废)。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汲黯对皇帝坦率地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群臣中有人指责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等畏偌大臣,难道要我们谄媚承顺皇,而陷于上于不义吗?
大将军卫青在宫中值班时,武帝有时坐大床上见他(这是不礼貌的举止);丞相公孙弘在公余进见皇帝时,皇帝有时连帽子也不戴(衣冠不整为不礼貌)就接见他。到汲黯时,皇上不衣冠整齐,他就不会进见。
他直言敢谏不畏权势。后来,卫青的权势益重,人人畏惧,但汲黯却敢与他抗礼。他骂延尉、御史大夫张汤为刀笔吏,不能做公卿;斥责丞相公孙弘内心奸诈,只会逢迎取悦皇上。结果遭到张汤、公孙弘的忌恨,连皇上也不太高兴。淮南王谋反时,非常害怕汲黯,说:“这个人直言敢谏,是个宁死不屈的人;至于公孙弘等只不过像个刚发蒙的小儿,是容易对付的人。”
他极力反对汉武帝反击匈奴贵族的战争。当匈奴浑邪王来降时,他又屡次提出与皇上不同意见,但均遭武帝拒绝。不久,因犯小错而被免官。几年后,又起用为淮阳太守。几年后淮阳大治,百姓称赞,十年后卒于淮阳。
汲黯去世后,皇上怀念他的功劳,官其弟汲仁至九卿(朝内的高级官员),子汲偃至诸侯相(辅佐诸侯的官)。
传说汲黯死后,棺木送往家乡的途中,走到今河南郸城县西约一华里处,刮起了大风,风沙掩埋了他的棺木,世人认为这是天葬。随后此处便成了一大土丘,因而形成了古迹—汲冢墓。
汲黯在那官吏浊多清少的环境里,能为官清正,为人正真,同情人民疾苦。清朝官吏为敬仰他,于清嘉庆九年在甲子春二月立碑怀念。“汉淮阳太守汲长儒墓”。此墓碑现立于汲堂村庙堂内,位于正房前东侧。今牡丹政府为纪念这位刚不阿,清正兼洁的名臣,把他列为牡丹区新修史志名人。
1959年本村采民投资,奶奶庙得以重修,占3亩,从里的村民每逢过年过节,都在这里烧香祭拜先人,每年农历10月1日,村民总请戏班唱大戏,每到祭节,这里总是热闹非凡,很多人前来观光。
附件二:
汲黯列传
汲黯(?-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官为东海太守、淮阳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主张与匈奴和亲。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召拜淮阳太守,卒于任上。
出身仕宦
汲黯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靠父亲保举,汉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汉景帝死后,太子刘彻继位,任命他做谒者之官。[1]
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汉武帝派汲黯前往视察。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2]
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汉武帝又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汉武帝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汉武帝闻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汉武帝直言谏诤,他仍不得久留朝中,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3]
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汉武帝得知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他为政力求无为而治,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条文。[4]
不畏权贵
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很注重志气节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汉武帝的面子,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他与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交好。他们也因为多次直谏而不得久居其官位。[5]
就在汲黯任主爵都尉而位列九卿的时候,王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田蚡竟然不予还礼。
而汲黯求见田蚡时从不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这时汉武帝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汉武帝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汉武帝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办!”[7]
汲黯多病,而且已抱病三月之久,汉武帝多次恩准他休假养病,他的病体却始终不愈。最后一次病得很厉害,庄助替他请假,汉武帝问道:“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庄助说:“让汲黯当官执事,没有过人之处。然而他能辅佐年少的君主,坚守已成的事业,以利诱之他不会来,以威驱之他不会去,即使有人自称像孟贲、夏育一样勇武非常,也不能撼夺他的志节。”汉武帝说:“是的。古代有所谓安邦保国的忠臣,像汲黯就很近似他们了。”[8]
大将军卫青入宫侍中,汉武帝曾踞坐在床侧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平时有事求见,汉武帝有时连帽子也不戴。至于汲黯进见,汉武帝不戴好帽子是不会接见他的。汉武帝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适逢汲黯前来启奏公事,汉武帝没戴帽,望见他就连忙躲避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议。汲黯被汉武帝尊敬礼遇到了这种程度。[9]
张汤刚以更改制定刑律法令做了廷尉,汲黯就曾多次在汉武帝面前质问指责张汤,说:“你身为正卿,却对上不能弘扬先帝的功业,对下不能遏止天下人的邪恶欲念。安国富民,使监狱空无罪犯,这两方面你都一事无成。相反,错事你竭力去做,大肆破坏律令,以成就自己的事业,尤为甚者,你怎么竟敢把高祖皇帝定下的规章制度也乱改一气呢?你这样做会断子绝孙的。”汲黯时常和张汤争辩,张汤辩论起来,总爱故意深究条文,苛求细节。汲黯则出言刚直严肃,志气昂奋,不肯屈服,他怒不可遏地骂张汤说:“天下人都说绝不能让刀笔之吏身居公卿之位,果真如此。如果非依张汤之法行事不可,必令天下人恐惧得双足并拢站立而不敢迈步,眼睛也不敢正视了!”[10]
这时,汉朝正在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汲黯力求国家少事,常借向汉武帝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汉武帝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对此不以为意。及至国内事端纷起,下层官吏和不法之民都弄巧逞志以逃避法网,汉武帝这才要分条别律,严明法纪,张汤等人也便不断进奏所审判的要案,以此博取汉武帝的宠幸。而汲黯常常诋毁儒学,当面抨击公孙弘之流内怀奸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取得欢心;刀笔吏专门苛究深抠法律条文,巧言加以诋毁,构陷他人有罪,使事实真相不得昭示,并把胜狱作为邀功的资本,于是汉武帝越发地倚重公孙弘和张汤,公孙弘、张汤则深恨汲黯,就连汉武帝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公孙弘做了丞相,向汉武帝建议说:“右内史管界内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任中政事井井有条,从未废弛荒疏过。[11]
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尊贵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汲黯仍与他行平等之礼。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卫青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12]
淮南王刘安阴谋反叛,畏惧汲黯,说:“汲黯爱直言相谏,固守志节而宁愿为正义捐躯,很难用不正当的事情诱惑他。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就像揭掉盖东西的蒙布或者把快落的树叶震掉那么容易了。”[13]
主张和亲
汉武帝已经多次征讨匈奴大获战绩,汲黯主张与胡人和亲而不必兴兵征讨的话,他就更加听不进去了。当初汲黯享受九卿待遇时,公孙弘、张汤不过还是一般小吏而已。等到公孙弘、张汤日渐显贵,和汲黯官位相当时,汲黯又责难诋毁他们。不久,公孙弘升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张汤官至御史大夫;昔日汲黯手下的郡丞、书史也都和汲黯同级了,有的被重用,地位甚至还超过了他。汲黯心窄性躁,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怨言,朝见汉武帝时,他走上前说道:“陛下使用群臣就像堆柴禾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汉武帝沉默不语。一会儿汲黯退了下去,汉武帝说:“一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看汲黯这番话,他的愚直越来越严重了。” [14]
为民请愿
时隔不久,匈奴浑邪王率部众降汉,朝廷征发两万车辆前去接运。官府无钱,便向百姓借马。有的人把马藏起来,马无法凑齐。汉武帝大怒,要杀长安县令。
汲黯说:“长安县令没有罪,只要杀了我,百姓就肯献出马匹了。况且匈奴将领背叛他们的君主来投降汉朝,朝廷可以慢慢地让沿途各县准备车马把他们顺序接运过来,何至于让全国骚扰不安,使我国人疲于奔命地去侍奉那些匈奴的降兵降将呢!”汉武帝沉默无言。及待浑邪王率部到来,商人因与匈奴人做买卖,被判处死罪的有五百多人。汲黯请得被接见的机会,在未央宫的高门殿见到了汉武帝,他说:“匈奴攻打我们设在往来要路上的关塞,断绝和亲的友好关系,我国发兵征讨他们,战死疆场与负伤的人数不胜数,而且耗费了数以百亿计的巨资。臣我愚蠢,以为陛下抓获匈奴人,会把他们都作为奴婢赏给从军而死的家属,并将掳获的财物也就便送给他们,以此告谢天下人付出的辛劳,满足百姓的心愿。这一点现在即使做不到,浑邪王率领几万部众前来归降,也不该倾尽官家府库的财物赏赐他们,征调老实本分的百姓去伺候他们,把他们捧得如同宠儿一般。无知的百姓哪里懂得让匈奴人购买长安城中的货物,就会被死抠法律条文的执法官视为将财物非法走私出关而判罪呢?陛下纵然不能缴获匈奴的物资来慰劳天下人,又要用苛严的法令杀戮五百多无知的老百姓,这就是所谓‘保护树叶而损害树枝’的做法,我私下认为陛下此举是不可取的。”
汉武帝沉默,不予赞同,而后说:“我很久没听到汲黯的话了,今日他又一次信口胡说了。”事后数月,汲黯因犯小法被判罪,适逢汉武帝大赦,他仅遭免官。于是汲黯归隐于田园。[15]
外调淮阳
过了几年,遇上国家改铸五铢钱,老百姓很多人私铸钱币,楚地尤其严重。汉武帝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就征召汲黯任他为淮阳郡太守。汲黯拜伏于地辞谢圣旨,不肯接印,汉武帝屡下诏令强迫给他,他才领命。汉武帝下诏召见汲黯,汲黯哭着对汉武帝说:“我自以为死后尸骨将被弃置沟壑,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又收纳任用我。我常有狗病马病的,体力难以胜任太守之职的烦劳。我希望当中郎,出入宫禁之门,为您纠正过失,补救缺漏。这就是我的愿望。”汉武帝说:“你看不上淮阳郡太守这个职位吗?过些时候我会召你回来的。只因淮阳地方官民关系紧张,我只好借助你的威望,请你躺在家中去治理吧。”
汲黯向汉武帝告别后,又去探望大行令李息,他说:“我被弃置于外郡,不能参与朝廷的议政了。可是,御史大夫张汤他的智巧足以阻挠他人的批评,奸诈足以文饰自己的过失,他专用机巧谄媚之语,强辩挑剔之词,不肯堂堂正正地替天下人说话,而一心去迎合主上的心思。陛下不想要的,他就顺其心意诋毁;陛下想要的,他就跟着夸赞。他喜欢无事生非,搬弄法令条文,在朝中他深怀奸诈以逢迎汉武帝的旨意,在朝外挟制为害社会的官吏来加强自己的威势。您位居九卿,若不及早向陛下进言,您和他都会被诛杀的。”李息害怕张汤,始终不敢向汉武帝进谏。[16]
卒于任上
汲黯治理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淮阳郡政治清明起来。后来,张汤果然身败名裂。汉武帝得知汲黯当初对李息说的那番话后,判李息有罪,诏令汲黯享受诸侯国相的俸禄待遇,依旧掌管淮阳郡。七年后汲黯逝世。[17]
历史评价
庄助:“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18]
刘彻:“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18]
刘安:“(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18]
司马迁:“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18] “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18]
班固:“张释之之守法,冯唐之论将,汲黯之正直,郑当时之推士,不如是,亦何以成名哉!”[19]
何尚之:“清道而动,帝王成则,古今深诫,安不忘危。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20]
司马贞:“河南矫制,自古称贤。淮南卧理,天子伏焉。积薪兴叹,伉直愈坚。”[18]
薛稷:“汉帝之惮汲黯,陈主之畏柳庄,社稷之臣,於是乎在。”[21]
桑叔文:“楚有子玉,文公为之侧席;汉有汲黯,当朝为之正色。”[22]
李德裕:“袁盎、汲黯,皆豪侠者也,若非气盖当世,义动明主,岂有是名哉?”[23]
罗隐:“汲黯袁盎,以忠谏而屡出;籍孺韩嫣,以侫幸而益重。”[24]
契嵩:“夫谏争自古罕有得其所者,汉之善谏者袁盎、汲黯,而言事尚忤触人主所不陷其身者。”[25]
钱时:“武帝之有汲黯、董和,如麒麟凤凤,真希世之瑞。”[26]
罗大经:“鲁仲连固不肯与鸡鸣狗盗者伍也,汲长孺固不肯与奴颜婢息者齿也。若得一鲁仲连,则一客可以敌千客。若得一汲长孺,则一士可以埒千士。”[27]
罗璧:“陈平为宰相,不问钱、谷、讼狱,丙吉为宰相,不问横道死人,但以镇国家、理阴阳、亲诸侯、附百姓为事,汲黯为九卿,拾遗补过,范文正公所至为政,敦礼教、厚风俗,皆识其大者也。”[28]
陈普:“东北民思虀主父,西南人欲粉唐蒙。汉家社稷何依倚,黯直粗疏一病翁。”[29]
归有光:“人主为之改容,奸萌为之弭息,四夷闻之而不敢窥伺,此正直之臣也。其在于古,若排闼、折槛、引裾、坏麻之类,皆可以言正直也。其大者,如汲黯、萧望之、李固、宋璟、张九龄、陆贽、李沆、范仲淹、李纲之徒是也。”[30]
蔡东藩:“独汲黯一再直谏,最得治体,御夷以道,救人以义,汉廷公卿,无出黯右,惜乎其硕果仅存耳。”[31]
人物成语
后来居上
这是当时汲黯向汉武帝抱怨自己身为老臣,却没有得到升迁,而他手下的人却一个个不断得到提拔,超过了他而作的比喻中的一句话“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来这句成语的意义有了变化,而是用来形容和赞扬后来的人超过了前人。
门可罗雀
太史公司马迁为汲黯、郑庄作传时,引用的翟公的典故来表现他们的遭遇,感慨世态炎凉。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
史书记载
《史记》汲郑列传第六十[18]
《汉书》张冯汲郑传第二十[19]
家族成员
汲黯死后,汉武帝因为汲黯的关系,让他的弟弟汲仁官至九卿,儿子汲偃官至诸侯国相。汲黯姑母的儿子司马安年轻时也与汲黯同为太子洗马,他擅长玩弄法律条文,巧于为官,其官位四次做到九卿,在河南郡太守任上去世。他的弟兄们由于他的缘故,同时官至二千石职位的计十人。濮阳人段宏起初侍奉盖侯王信,王信保举段宏,段宏也两次官至九卿。但是濮阳同乡做官的人都很敬畏汲黯,甘居其下。[32]
后世遗迹
汲黯墓一说在留古镇东尖庄村东约半公里处。
墓为圆形土丘,高约7米,占地548平方
汉武帝元朔三年(乙卯,公元前126年)
【原文】
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廷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与小吏无差,诚饰诈,欲以钓名,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尊之。
【译文】
公孙弘用麻布做被子,一顿饭不摆设两种肉菜。汲黯说:“公孙弘高居三公之位,朝廷给他的俸禄很多;但是他用麻布做被子,这是骗人的把戏。”武帝就此询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确有其事。说到九卿当中与我关系好的,没有人超过汲黯了,可是今天他在朝廷之上质问我,确实切中我的问题。说到以三公的显赫富贵,而制作麻布被,与小官吏没有区别,这确实是矫饰做作,想借此沽名钓誉,正像汲黯所说的那样。况且如果没有汲黯的忠直,陛下怎么能听到这些话!”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越发尊敬他。
汉武帝元狩五年(癸亥,公元前118年)
【原文】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
【译文】
汲黯辞行以后,拜访大行李息,说道:“我被弃置到地方郡县,不能再参与朝廷议事了。御史大夫张汤,其智谋足以拒绝规劝,狡诈足以掩饰错误,专门说乖巧奸佞的话,用辞诡辩,不肯为天下正事发言,一心迎合主上的意思。凡是主上所不喜欢的,他就乘机诋毁;凡是主上所喜欢的,他就乘机称赞。他还爱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心怀奸诈以左右主上的心意,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的威望。你身居九卿高位,如不早加揭露,恐怕会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李息因惧怕张汤权势,始终未敢开口。及至张汤倒台时,汉武帝将李息一同治罪。
汉武帝给予汲黯诸侯国相的待遇,命其居守淮阳,十年后汲黯去世。
选自《资治通鉴》
历史发展
汉时,淮阳盗坊甚嚣,帝令卧病在床的汲黯出任淮阳太守。汲黯卧治淮阳,淮阳政清,自己却晚节清凉,七年乃卒,葬于陈州东40里处。淮阳人把它作为淮阳八景之一,显然是官民对“清风”的向往。
汲黯,西汉名臣,官至爵都尉右内史,位列九卿。元狩五年(前118年),楚地(淮阳一带)盗坊甚嚣,民间多有铸造假币五珠钱者,影响到西汉政权的财政,武帝起用汲黯出任最为难治的淮阳太守,汲黯数度坚辞不就,武帝不许,数次强他受印,最后汲黯只好应命,并泣对武帝道:“臣犬马之疾加重,已不能当郡事重任,愿任郎中出入禁闼,拾遗补缺,还较为合适些!”武帝大声道:“汝薄淮阳而不为吗?淮阳吏民不相得,朕借重汝之威望,为朕卧而治之!其功岂不比在朝拾遗补缺大得多吗?”汲黯卧治淮阳郡七年,使得政通人和、风清民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四个字:“淮阳政清”。
汲黯:让无数名臣黯然失色
汲黯(?——公元前112年)西汉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字长孺。孝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即位后为谒者,因任东海太守和京兆尹期间政绩卓著,召为主爵都尉,列九卿。
汲黯为人耿直,刚直切谏,守节死义,铁骨铮铮,好黄老之术。 极讲原则性。他对武帝敢谏敢争,对权臣敢批敢骂,在朝廷中树起一面正义的旗帜。
汲黯办事非常讲原则,经常据理力争。汉景帝朝任太子洗马时,就以“以庄见惮”,连汉景帝都感到有心理压力。
武帝对臣下倨傲成性,丞相公孙弘晋见,他可以经常不正衣冠,有一次汉武帝坐在大帐之中,汲黯来上奏章。汉武帝当时没带帽子,害怕被汲黯看见,要挨批评。汉武帝赶快躲到内帐,立即恩准汲黯的奏章。《史记•卷一百二十》这样记载:“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但是,汉武帝见大将军卫青,汉武帝“踞厕而视之”,在卫生间里接见卫青,相当随意。唯独见汲黯,汉武帝不戴好帽子绝不敢见(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君臣之间处到这个地步,让人肃然起敬。汲黯能成为汉武帝的风纪检查官、形象督察员,不在于他言语犀利,义正辞严,而在于他无欲无求,敢豁出去,命可以不要,话必须直说,其见重于帝,满朝找不出第二个人。
汲黯从不给人面子,管你是谁。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百官来朝贺的时候,年俸二千石的大官都行跪拜之礼,田蚡非常傲慢,根本就不还礼。他傲慢,汲黯比他更傲慢,见到田蚡的时候作个揖就算作行礼了。
汉武帝好儒学,广揽天下的文学之士和儒生。汲黯看不过去了,公然在朝堂上进谏说:“皇上您其实内心里的欲望很多,对外却偏偏假装要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获得唐尧虞舜那样的功绩呢!”汉武帝一听,照例地沉默不语,但是越想越生气,不等结束上朝的时间,拂袖而去。回去对近侍发牢骚:“汲黯这个人,真是他妈的又憨又愚!”大臣们都替汲黯担心,有的还数落汲黯不该这样赤裸裸地指责皇上,汲黯回答说:“皇上要咱们辅佐他,难道咱们都非要阿谀奉承不可?这不是明摆着要陷皇上于不义吗?”
七年治淮 海晏河清
元狩五年(前118年),民间多违法铸钱,社会秩序混乱,楚地私铸钱币的风气大盛,淮阳国又是楚地的交通要塞,汉武帝任命用汲黯为淮阳太守。汲黯含泪说:自以为不会再见陛下了, 想不到陛下还会用我。我年老多病,不能胜任一国重任,但求做中郎一类侍从,出入宫门,为陛下效力, 就心满意足了。武帝说:淮阳官吏与百姓不融洽,你治理东海郡很有名望,此去淮阳就“卧而治之”吧。汉武帝遇上一个大麻烦,也就是当时的“金融改革”改得国内大乱,于是,他又想到了汲黯这个有名的“愤青国师”,但这是个什么事呢?
原来当时的朝廷没有钱花了。汉武帝这个人,在位54年,其中“开边”,也就是战争就有50年,国库空虚。于是,汉武帝决定改革金融,他下令废除了各种旧币,特别是废掉了“四铢钱”,由朝廷统一铸造“以四进五”的“五铢钱”。
《汉书-食货志》记载说,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年的120年间,朝廷共铸五铢钱280万万枚(这种钱,现在可以知道,每枚重3.5克,十钱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算一算,相当于精铜87000多吨,在农耕社会,这可是不得了的一注大财)。
但是这个类似于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也遭遇民间的抵制,现象就是“盗铸钱,楚地尤甚”。有铜及旧币,并不交给朝廷铸造,而是自已私下交易。一定时间后,市面上“伪钞通行”,没人管得了。
这时候,汉武帝又想到了汲黯,楚地正是汲黯的“旧治”,所以想让他出山,去处理这些民间的“伪钱”。要说起来,这可是“天下第一美差”,呵呵,但是“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
汲黯摆足了面子,然后入朝奉召时,他还对汉武帝说了这样一段话,当时他说:“海内虚耗,人口减半,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用现在热播《汉武大帝》中的台词来讲:汲爱卿不必推辞,你年老多病,联赐你可以卧衙理政。” 这就是汲黯”卧治淮阳”的由来,成语词典中“卧而治之”,也出自这里。
当然,汲黯治理淮阳不可能卧床不出。他以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官理民。选择清正廉洁的郡丞和下属官吏,国中事务委派他们去干,自己督促、检查,掌握大事,把淮阳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受到朝廷嘉奖,享受诸侯国相的待遇。他时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他规定百姓进衙告状,可直接到他卧塌前陈述,任何人不得阻拦。他在摸透情况的基础上,惩办贪官污吏,罢黜昏庸官佐,清除鱼肉百姓的衙役,使社会大治,民风大变,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局面。
汲黯为政,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的疾苦。他为政清明、断案如神的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
农民青年王麦囤和李小凤从小相爱,私订终身,但小凤父母硬是又给她找了个富婆家,不料未过门先死了未婚夫,婆家硬逼她与白公鸡拜堂,并打算将她卖给一个50多岁的财主。小凤昕到风声,便与麦囤私奔,被婆家抓回,把他俩打得死去活来。汲黯察明原委,亲为这对青年作媒并办理婚事,送给王麦囤纹银20两,李小凤10两,命衙役李某张某护送他们回家。路上,李张二人敲诈他们18两银子,汲太守得知,将两个差衙各重打40大板,遣返故里,永不再用。城南关江凤荣勾结奸夫严光林害死丈夫郑春生,把尸体抛入南关水井,把头埋在郊外麦地里,群众从井中捞出尸体,但没头无法辨认。汲太守宣布:谁能找到被害者的头,赏银300两。江凤荣、严光林商议后,让严的表弟扒出人头报案领银。汲太守喝问:”你如何知道麦地里埋着人头?从实招来!”报案人还想胡诌,汲太守一拍惊堂木:”大刑侍候!”报案人害怕.只得一五一十地讲了实话。斩了杀人凶犯,汲太守又帮民众深淘此井,挖出一个大泉眼,使之成为淮阳南关有名的一口甜水井。
对联断官司
淮阳城内土塔街住有一位教书先生叫刘寿山,其妻杜氏善良贤惠,生下一子一女,男孩叫刘海江,已娶本城朱丙章之女朱云英为妻;女儿叫刘青丽,年方一十七岁,待字闺中。一家五口人,和和睦睦。但不久,因女儿刘青丽要出嫁,就陪送的嫁妆上父子之间、婆媳之间产生了矛盾:儿子和媳妇埋怨父母偏爱妹妹,陪送的嫁妆太多;而老两口训斥儿子、媳妇不懂事,干预妹妹的婚事。一家人吵成了一锅粥,官司打到汲太守处。汲黯问明了情况,哈哈一笑,说:“寿山老弟,你我今日难得相聚,来!来!先到天帝庙
发布者:作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