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说这是好事而并非坏事。
具有各性的民间艺术,包括依附於此的民间艺人,大都依据服务对象的要求进行艺术生产,同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保留和反映生产者的某些观念形态和审美困难的,另一方面,根本排除作者朴素积极的“民间”成份,同样也不切合实际。在用材选料、加工制作上,较为考究和精细,因而出现与粗活相对而存在的细活,形成另一种民间艺术格调。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市民、士大夫阶层。同样一幅墨线坯子,可以有粗、细两种不同的处理,产生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仅就艺术风格而论,两者更多属于艺术表现上的差异。如果扬此抑彼,则无异肢解杨柳青年画艺术整体。因为无论粗活或细活,其中都不乏值得慎审借鉴和吸收的有益成份,可资古为今用。
四川是我国民族民间美术集中的省份之一,历史上,是中国南北文化的汇集之地。境内自然条件优越,各类资源丰茂,历代的民间匠师、艺人和民间巧手们,凭借他们的无穷智慧和高超的技艺,为美化人们生活创造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植根于广大城镇和山乡的木版年画,同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页。
从已有的年画作品来看,我省历史上曾拥有成都、绵竹、夹江、梁平、北碚、简阳等木版年画产地,其中绵竹、梁平、夹江是“竹纸之乡”,又是古巴蜀文化雕版印刷基地,所产年画,犹为驰名。
绵竹县位于盆地西部,北去成都九十公里,因特产绵竹而得名。据《绵竹县志》卷八《物产志》记载:“古时绵竹盛产竹,品种二十余,绵竹尤胜,……”。县西北一带,竹山连绵,品种繁多,《绵竹县志》载:“绵竹、白笳竹、笼竹凡十五种皆可造纸”。故绵竹是有名的竹纸之乡,纸坊成群。又《绵竹县志》卷九《实业志后序》:“竹纸之利所给者,数万家犹不是,则印为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茶·郁垒》,点缀年景”。由此得知绵竹因自古广泛产竹造纸,民间雕版书,木版年画早已兴盛发达。相传延至清乾隆、嘉庆(公元1736—1820)年间,由于经济的繁荣,绵竹木版年画进入了鼎盛时期,于是年画从来人员九百余,大小规模不一的作坊就有三百多户。这些作坊多集中于县城及城郊西南的板桥、孝德、清道、遵道、玉泉等乡,其中以城内老号“付兴发”生产的门神最为精道,“云鹤斋”的木版拓印享有盛誉;清道乡的“曾发浩”、“何云发”以生产彩色“清水大袍”门神驰名,而“肖华金”生产的斗方,风格独特,并有“肖斗方”之称。在此期间,绵竹年画年产量高达一千二百多万幅。画商更是为数众多。每逢各路画商云集,绵竹县全城的旅店、栈房全部暴满。此时,来自省内外的土特产品,充满各主要街口、市场、茶坊等地。只消他们带来的货物售完,立即涌过画市,争购大批门神年画。这些年画除内销本省城乡各地,还外销云南、贵州、西康、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南部、湖南、湖北西部等地;同时还远销越南、缅甸、印度、港澳及东南亚一带的国家和地区。
位于川东的梁平县、山青水秀,气候温和,方圆百里平川,物产丰富,是川东著名的“米粮川”。又是中国竹帘的发源地,其做工精美,画工别致。梁平的印花布,兰底白花,朴素大方,清新明快,其图案纹样,构图饱满,内容吉祥,也遍布各地农村。而梁平木版年画则瑰丽多姿,风格独具,曾与绵竹、夹江年画齐名,是四川历史上著名的三大年画产地之一。如此“竹帘”、“兰印花布”、“梁平年画”又称梁平民间工艺美术“三绝”,因此,梁平还有川东“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
梁平县境四周山丘,翠竹环抱,起伏绵延,浓荫蔽日。号称“竹纸之乡”的绵屏铺(现为绵屏镇),位于城西三十公里。境内的“百里槽”,盛产白笳竹,是印刷梁平木版年画的大、二元纸纸基原料,历史上曾以发达的造纸业著称于世,是梁平木版年画的主要产地之一。
梁平木版年画竟“兴起于何时,目前尚无可靠的史料予以佐证,但据一些老艺人的回忆和梁平木版年画研究会的调查材料来看,以为当兴起于清乾隆年间,这样,距今已是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梁平年画曾盛极一时,据调查,当时的年画作坊在锦屏铺就有“信立号”、“正兴号”、“恒泰正”、“风祥云”、“王么门神”。到民国初年,一姓王者,把年画印刷业又传到该镇的袁坝驿,其字号叫“锟发号”。由于年画手工业作坊林立,锦屏铺、袁坝驿两地逐渐成了繁华热闹的半节“刷房街”。这些众多的年画手工业作坊,小者有艺人二、三十,大者四、五十人不等。历年来,他们各自生产各类型图案花笺、花纸、门神等。极盛时期,每年木版年画产量约在数百万份以上,曾销于宜昌、沙市、汉口及湖南、云南等省,其中“马儿门神”大多销往贵州山区。除此,还远销香港及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有的还远涉重洋,为一些法国的东方艺术爱好者收购、珍藏。
川南夹江木版年画,因产地夹江而得名,距成都百余公里。因其年画主色是黄丹,故夹江年画又以“黄丹门神”著称于世。青衣江流经于此,水源充裕,气温宜于农作物生长,境内平原河谷地带,盛产水稻,是乐山地区主要粮食基地。四周凡丘陵地段,遍及竹山林海,民间造纸业极为发达,造纸作坊比比皆是。特产的夹江国画纸,宜书宜画,性能良好,传闻昔日张大千先生喜其质地适于作画,曾于夹江特制“大千纸”而传为佳话。
夹江木版年画,目前尚难准确判定它起源于何时,据老艺人回忆,明代嘉靖(公元1522)年间,夹江县出了位张天官,故以画此为荣,而画师也往往借此课徒传艺。如此说无误,夹江年画当在明代已崭露头角了。解放前,夹江县城曾有年画作坊十余处。仅“董大兴荣”一家,每年即销出年画、门神几十万份,远销云南、西康、西藏、湖南、湖北一带,特别受到贵州山区和四川资阳一带群众的欢迎。
独特的艺术样式 别致的表现手法
木版印刷是中国各地民间年画共有的特色,但绵竹年画却在制作上以其多样的生产流程,独特的艺术样式和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见长,绵竹木版年画,先由画师起稿,刻板师雕板,再由印刷艺人木版印线,然后手工赋彩、开像而成。彩绘时,水色(染颜色,又称品色)、石色(矿物质色)兼而用之。石色复力强,原有的刻线,经复盖后还须重新勾线;而水色具有透明性,原有刻线处虽经颜色复盖,仍隐约可见,不须再勾线了。这种一明一暗,一轻一重的强烈对比手法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绵竹年画彩绘与木刻水印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这说明绵竹年画的第一次线版,仅为以后彩绘造型的基础,而大量的手绘却更具有随意性。这种特有的艺术语言,使得民间艺人的个性和才能得以自由发挥。有种常见技法叫“鸳鸯笔”,画面形象生动传神。人物开像时,只须将一种经过处理的扁平齐头毛笔先沾清水少许,然后在笔头的一侧尖端,蘸以桃红色,手绘时,在面颊、下颌和其它肌肉的隆起部位以一端作轴心,只须转动笔头,颜色经过掺合后形成的浓淡、深浅变化,出现既有立体感也兼有质感的特殊效果。又如象“填水脚”,它近似国画的大写意,这是艺人工匠在大年将至的除夕之夜,做完老板的活路之后,用洗颜色碗的剩余颜色与破纸头,匆匆印绘少许门画上市出售。换点过年的钱用。由于艺人们一年到头不停地作画上市出售,换点过年的钱用。由于艺人们一年到头不停地作画,技术熟则生巧常常是简单得不能再少的一二个色,在艺人的手上,只寥寥数笔,一气呵成,却画出了大写意效果。这一艺术风格的门画,艺术格调高雅、洒脱、质朴、粗犷,韵律感和随意性极强,被视为绵竹的年画艺术珍品。
梁平年画,有别于绵竹木版年画以彩绘为主的艺术处理手法,而是采用以木版套印为主,局部略施彩绘的表现手法,比如画师在给人物开像时,五官的造型就别具一格,在人物的脸庞上,习惯地将两个黑眼球的距离拉得很近,似“对对眼”,但两目对视却炯炯有神,使人物形象格外威武;再者,人物的五官处,如眉或眼的上缘,鬓发的内侧部位,均以手绘大笔触墨黑色块;同时,又在二者的下缘或外侧处,勾出数根平行墨线,这种粗细、疏密错落有致的线、面组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立体感的中间色调,对比强烈、富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民间匠师在处理鼻子时,多对特制的上小下大有如木杵的鼻子轮廊线板,印墨线于面部中央,然后以此为准,逐一地画出五官来,之后,在两颊下部抹上两道红色,这是梁平年画独具的艺术特色。通常,民间艺人在面部套印上肉色或白粉后,于将干未干之际,用笔涂抹两道红色,或干脆以指代笔,蘸曙红再沾少许白酒,迅速抹之。这样,脸部在整个画面彩强烈对比中仍然能鲜明地跳出来。
夹江木版年画的表现手法与绵竹、梁平木版年画都有所不同。它主要是以木版雕刻套印,在套印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色版出现重叠、错位而产生一种幻化的偶然效果,千姿百态,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它使得人物生动传神,画面浑厚典雅、富于强烈的装饰情趣。此外,如遇上特殊情况,有的作坊有时也用“明展明挂”的手法,在第一次线版上,象绵竹年画那样,精工手绘一些大门神。据介绍,那是专为富豪人家绘的,不过,这种门神样式却不多见。绘制这种门神,工序繁多,可高达百余道。更有甚者,在门神画成以后,不仅铠甲上的护心镜要镶嵌上玻璃,而且还要在人物的冠冕、铠甲、璎珞及衣服纹样各部,都使用沥粉贴金的方法,以增加辉煌气氛。据说,这种门神,是当地出了宰相,状元或者朝廷的大官时才画,平时则不画。
浓郁的乡土气息 多样的形式体裁
绵竹木版年画,分红货、黑货两类。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其中门画,还按门户大小分“大毛”、“二毛”、“三毛”三种规格。“大毛”用来贴于大门;“二毛”贴堂屋门、二门或商店铺门;“三毛”多用于寝室、厨房及仓室门。门神的制作手法多样,有精细之分,作工精细的有“明展明挂”、“勾金”、“画金”、“印金”,其中尤以“明展明挂”绘制最为工整,细腻,富丽堂煌。这种细活价昂,其销售对象为殷富人家;粗活则有“常行”、“水墨”及填水脚,此类属于大路货,用色不多,流畅、洗练、笔触粗犷、豪放、售价较低廉,也较大众化,实为绵竹门画最为普及的一种,因此,流行面也较为普遍。而斗方者,是绵竹年画中表现内容较为活跃的一种艺术样式,它是艺人和匠人们于劳动之余,为出新章(即新题材),共同出点子,日拟题材,由画师设计描绘出来,象《老鼠娶亲》、《麻雀嫁女》、《三猴烫(骗)猪》、《狗咬财神》、《春宫偷酒壶》等一类具讽世寓意的独立小品,以其多彩的民俗生活画面,深邃的内涵,散发泥土芳香的艺术语言,形象地再现了巴蜀人民乐观向上,幽默、纯朴的审美意识,具有较强烈的人民性。画条者,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此类与书画的分幅相近,内容多为民间传说、戏曲故事,象《收八戒》、《战洪州》等等;或大场面,《百子图》、《迎春图》等,或是吉祥画象《百寿图》、《得禄荣升》、《聚宝藏珠》等;以及采用四条、六条或八条立幅格式表现成套主题的,如象《二十四孝》、《西游记》、《百寿图》等,这些系供厅堂、居室、走廊等张贴之用。所谓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种类繁多的梁平木版年画,概言之,分为水货、拓货、清章、花笺四大类。其上品者属水全、水半、水两、三者统叫水货,多为门神。水全为十三道套色,贴于大门;水半九道色,贴于堂屋门或二门;水两小于水半、七道色,贴于寝室、厨房等。此类做工细致,色彩富丽,近似于绵竹年画的“明展明挂”之类的高档货,因其制作工序繁多,印刷、绘制精细而价昂,销售对象,也多为当时的豪门贵族。其次是拓货,按大小规格,分为托全、托半、托两、托四等品种。托全七道色,托半五道色,托两、托四为四道色。托货也以门画居多,颜色不多,给人以质朴、稚拙美,较为大众化。水货、托货内容也多系历史上的文臣武将,常见者有《秦琼·尉迟恭》、《帅旗门神》、《马儿门神》、《正扬鞭》、《歪拔剑》、《马儿锏》、《立马》、《立斧》等。然而,更为大众化者,则为清章、花笺之类的年画。清章是贴于二门的单扇门画,画幅不大,有对开、四开之分,横竖构图不等,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戏曲、故事、寓言、神话等,习称“八类”,画面必出现妇女,这是梁平年画选题上的一大特色。诸如《盗令出关》、《世隆抢伞》、《钟旭嫁妹》、《小放牛》、《耗子嫁女》等皆是如此。而贴于室内、窗旁、侧房、牲畜圈等处的花笺,则以横幅居多,(画心有园圈、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内,可根据需要,套印以《吉星高照》、《四季平安》、《年年发财》、《招财进宝》、《六畜兴旺》等一些祈求美好愿望的吉祥语,而整个画面则装饰有不同风格的传统纹样,常见者有如意云头,各种万字纹、锁子纹、寿字、喜字、龟背、鱼鳞、卷草、富贵不断头等。这些,给人的清新夺目、朴素大方,具有一种特殊的淡雅之美。这些清章、花笺之类年画,因其价廉物美,之前为梁平年画中之畅销货,赐者也多为旧时农村中为数众多的劳苦之众。
夹江年画的品类有画条子(单幅画)、门神(门画)、花笺子(喜门笺)。选取题材也多为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美人,时令画等。如画条子有《耕读传家》、《一团和气》、《张良吹箫》、《钟馗嫁妹》、《八仙过海》、《耗子接亲》、《闹元宵》等。门神则有《老像》、《少像》、《立刀》、《立斧》、《立锤》、《穆桂英》、《鹿鹤同春》、《带子加官》等。此外,尚有二十八宿、十二宫神、灶神、土地等等。
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