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热闹的广州下九路,有一家经营品种最为齐全的纺织品商场,它就是市内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名店——纶章纺织品商店。
纶章纺织品商店的前身是“盛记”布店,始建于1902年,司理叫做伍君烈。“盛记”以经营纯棉布为主,后来增加了小批量的丝绸经营,招牌遂改为“纶章丝绸店”。至1949年,伍君烈见生意越来越不景气,便将该店顶给香港服装商崔佑良经营。纶章店还设有服装加工档,专门承接来料加工业务。后来崔佐良返香港料理他的服装店,留下“纶章”给伍君烈代理,直至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时,国家对棉布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把经营棉布的商贩登记入册,把规模大小不一、经营品种稀少、单调的棉布店按地段归口合并。纶章店的代理入伍君烈不愿意取消“纶章”字号。有关部门经反复研究,认为“纶章”字号在广州和香港等地有一定的影响,征得上级领导批准后,决定保留纶章店号。“纶章”、“华发”、“新正大”、“粤华”、“上海”、“合成”等棉布店和“唯一”丝绸店、“声昌”纱绸店合并归一,组成广州市公私合营纶章棉布商店。主管部门将合营后的纶章店迁至下九路44—54号现址,以新的姿容、新的气派出现在繁华闹市。
公私合营后,随着棉布销售政策的不断调整,纶章店渐渐由原来主营棉布,兼营丝绸、纱绸、服装、面料等多种商品的综合店,演变为纯粹经营棉布的专业店。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纶章店也坚持做好每尺布的生意,发扬了老字号的优良店风。市委书记杜祯祥和市财政局长曾下纶章店蹲点,总结典型经验,以便在全国推广。报上也曾刊载题为《纶章六年,红旗不倒》的文章,盛赞纶章店出色的经营,优良的店风。
“文革”期间,“纶章”老店号被指斥为“四旧”铲除了,代之以“红星棉布店”的店名,被上级指定为专卖“公用布”的供应点,专门供应饮食行业用的白布,殡仪馆用的白布、黑布,部队用的军布,工厂用的帆布等等,直到1976年才恢复原店号。
60年代末、70年代初,上海定点在纶章店举行大型化纤棉布展销会,并在纶章店内辟一专柜,专门销售上海生产的新花色化纤棉布。1975年涤棉布(的确良)开始流行并大量上市,湖北的沙市、襄樊,河北的邯郸、湖南、陕西等省市都先后在纶章店举办过花色布展销会。每逢“盛会”,纶章店的门口一大清早就排起了长队,从早至晚,顾客川流不息,627平方米的展销场内人头攒动,可谓盛况空前。
1980年,纶章棉布店进行了全面的装修,店容店貌焕然一新,店名由上级批准改为“广州市纶章纺织品商店”,开设床上用品专柜和服装专柜,并经营部分进口纺织品(以尼龙布为主),努力做到经营的产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在床上用品的销售中,纶章店准确掌握市场特点和消费者的心理变化,适时地调整花式品种、品位,以满足顾客对床上用品趋向中、高档和系列配套购买的变化。10年来,纶章纺织品商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床上用品”商店。
纶章店的经营者十分注意通过文明经商来提高经营效益。坚持“顾客至上,信誉第一”,坚持“人有我优,人优我平”,合理制定商品价格,决不胡乱提价以牟取高利。尽可能以优质价实招徕顾客,让顾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在零售服务中,设置便民措施,制订服务公约,大宗商品坚持送货上门。注意将售前的样品补充上柜,发挥橱窗商亩品的广告作用。
文明之花结出文明的硕果,纶章纺织品商店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连年被评为市一商局“优秀企业”,为广州市民继续奉献她的热忱服务。
来源:中华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