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的瑰宝唐卡

去过西藏的人都说,那应该称为一场涤荡灵魂的精神之旅。清澈如碧的天空,金碧辉煌的寺庙,变幻莫测的雪山冰山,一个以信仰为生的古老民族,构成了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画卷。展开这幅画卷,人们无不惊叹于它那斑斓的藏文化艺术,其中堪称藏文化艺术瑰宝的便是唐卡。 唐卡的诞生 西藏唐卡是用彩缎装裱而成的一种卷轴画,它作为一种装饰品经常出现在宫殿、寺庙以及藏族人居住的房屋里。 唐卡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大昭寺目录》一书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已的鼻血绘画了一副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塑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像腹内。”这是唐卡最早的记载,它说明唐卡是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的绘画形式。
唐卡之最 唐卡的大小各有不同,一般为七八十厘米,小的有几厘米,如巴掌大小,大者长达数十米,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大的唐卡,为布达拉宫所珍藏的长达50余米的巨幅唐卡。每逢藏历新年2月30日举行的赛宝法会上,人们可目睹布达拉宫赛佛台上悬挂的巨型唐卡,其壮观的场面是用语言不能尽释的,它将令你终生难忘。 唐卡的制作 制作唐卡首先从选画布开始,最合适的画布是细密的纯白府绸或棉布,它软硬合适,易于绘制和吸收。根据画布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画布,然后将它缝制在一个细木画框上绷紧,最后再用绳子将画框绑在特制的大画架“唐卓”上面。 画布固定在“唐卓”上后,接下来开始着色。首先在画布上涂薄薄一层胶水,晾干,以防止颜料在画布上“变花”,此后涂一层混有石灰的浆糊,晾干后,将画布置于平地用一块玻璃或贝壳、石头等光滑的器具反复打磨布面,直至看不见布纹方可罢休。
接下来是在画布上画出边线、中轴线、对角线等,用炭笔画出要绘制的佛像的草图“白画”,之后用毛笔蘸墨勾成墨线,色墨之后按描绘的景物不同,开始上色,先上浅色,再上深色。绘佛像时顺序是,光绘莲花座,再绘衣服,最后才是佛身。 唐卡绘好之后,要在四边缝裱丝绢,藏语叫“贡夏”,丝绢尺寸大小不同。唐卡背面以棉布、丝绢、绵缎为裱衬。这时,一幅完整的唐卡才算制作完成。 唐卡的题材 唐卡描绘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包罗万象。
但其中以宗教为题材的最多,以宗教为题材的唐卡,画面上一般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代表天、地、地下三界。这种画面直接反映出西藏原始宗教——本波教里的三界说,即把宇宙分为三界的思想。在唐卡中部一般绘上本尊造像,亦即信徒供奉膜拜的对象,如释迦牟尼、五部金刚大法、诸祖师等,上部为天界,亦称圣界,绘有诸佛菩萨;下部为地界,也称凡界,绘有护法神及僧侣形象。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