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服饰大观园在海南,无论走进哪个人类文明大观,都没有走进黎族服饰大观这样瑰丽灿然。
黎族家庭手工纺织技术历史悠久,这种美沉淀了千年,那根纺线也跳跃了千年,终于在700多年前的一天,通过一位50多岁,在海南黎寨生活了40年后,重返江苏松江故里,被人尊称“黄道婆”的江苏女子,传播到中原,进而使中国的棉纺从古至今,一直是领先于世界水平。40年生活在海岛黎寨,黄道婆的心灵得到解放,摆脱童养媳痛苦的回忆,在黎族姐妹的纺车间忘了过去,40年后,才想起来,要回家看看,并把黎族姐妹的心灵手巧的工艺一并带回,由于她的传播功德,被理所当然地誉为中国纺织界“鼻祖”。她的雕像如今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傲然屹立,这份骄傲里有海南黎族人民的一份。
黎族服饰主要利用海岛棉、麻、木棉等原料织缝而成。有些地方用“树皮”(野生麻类),作为纺织原料,这种“树皮”从山上采剥回来,先放在河里浸数天,将表皮用薄竹片刮除再放到锅里煮熟,晒干后再拆成丝,然后搓成细线,用来织布。
黎族服饰,过去绝大部分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其染料以采集植物为主,矿物为辅。青、绿、蓝等颜料多用植物叶子制成,黄、紫、红等色彩利用植物花卉加工而成,棕色是利用树皮或者根块切成碎片后投入少量石灰(溪河螺自烧而成的石灰)煮水制成。着色时,将布料、线团放在染缸中浸数回,使其均匀,料身染上色彩后,变得坚挺,因为植物颜料,自身都含有胶质,既是染料,又是浆料。
黎族民间的纺织工具有轧花机、弹棉弓、捻线纺轮、脚踏纺车、绕线架、撷染架、踞织机等。虽不复杂,但所生产的棉织工艺品却 驰名中外。尤其是“双面绣”最为出色,多作为上衣的装饰,如衣侧花,后背花等。也有的为了突出织花的花 纹,在它的沿边加绣彩线。图案多是信手绣出,不用摹描。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平日喜闻乐见的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以及几何纹等。但不同地区有所侧 重。这些图案的造型稚拙夸张,构思大胆巧妙,运用直 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等构成整齐的富有装饰风格的花纹图案。在色彩上,一般采用红、黄、白等几种, 配色和谐,绚丽华美。黎族妇女的头巾,上衣,筒裙往往嵌入了金银箔,云母片、明片或羽毛,也有缀以贝壳 、穿珠、铜钱、铜铃或流苏等,更产生了有声有色的特殊效果。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