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青铜器的分期及其一般特征

■ 东周青铜器的分期

1、春秋早期(公元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
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形制虽然是承袭西周晚期体系,但也出现了几种新的器形。首先是盆的出现,传世的如曾大保盆。春秋早期的纹饰与西周晚期形似,但有微小的变化,就是出现了龙类相交缠的纹饰。春秋早期交龙纹与其他纹饰一样都显得粗疏。这一时期的铭文长篇的甚少,内容多是诸侯、卿大夫等婚媾媵器和自作用器的记录。铭辞书体也无显著的变化。

2、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前6世纪上半叶)
由于考古资料不够充分,尤其是有绝对年代可考的标准器缺少,因此难于严格地标定分期的年限,同时各国青铜器的发展也不平衡。虽然如此,仍有少量的标准器或接近标准器的资料。
春秋中期青铜器和西周中期有某些相似之处,即具有早期到晚期过度的特点。春秋中期的纹饰在结构上虽然有新的式样,但在技巧上还不是精工细作,因而仍具有某中粗犷的风味。

3、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前476年)
春秋晚期青铜器的形制比较复杂,各个地区的器用也不尽相同,而有的地区发现甚少,情况未明。但总的来看,现存这一时期各个地区的青铜器,其形制与纹饰的共同点大于不同之点。
春秋晚期新出现了红铜镶的纹饰,包括龙、兽、凤、鸟以及表现狩猎的各种题材。由于表现人之狩猎活动的图像处于初始时期,因而带有粗拙干。但是它已摆脱了青铜器纹饰的图案规律,而成为构图比较自然而生动的初级画像。春秋晚期青铜器铭文,内容以记载自作用器的为多,铭辞或长或短,大体上有一定的格式,内容总以显彰器主本人的世家、地位和身份及自诩品德之美为主,记载婚媵的铭文亦不在少数。铭辞除了诸侯或主要的卿大夫之名可与史籍相印证,以及部分有史迹可资考查外,关涉史料的内容不多,这是由于青铜器的社会功能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缘故。

4、战国早期(公元前476年—前4世纪上半叶)
战国早期的青铜器铭文,可以做为标准断代的很少。战国早期纹饰,从题材而言,仍是交龙、卷龙或蟠龙等龙的世界。战国早期青铜器铭文与春秋晚期没有突出的区别,这时一般作器记事型的铭文大为减少。

5、战国中晚期(约自公元前4世纪中叶至前221年)
战国中晚期的纹饰,变化很明显。除了战国早期的某些纹饰仍然行用(其中有一些可能本是战国早期器,葬到较晚的墓中),其一是出现了许多嵌金、银、铜以及其他物质的几何变形图案,有云纹、菱纹、勾莲纹、三角纹等等,这种变形的集合纹极具规律,但又富于变化的绚丽效果。春秋战国之际崇尚纹饰的精细,到了一切铸造潜力已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时,这种新的变形几何纹就应运而生了。

■ 东周青铜器的一般特征

东周青铜器大多为各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或婚丧礼仪时所用的礼器和乐器,也有一些生活用具、车马器、乐器及工具等。东周青铜礼器的类别有很大变化,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酒器大量减少,觚、爵、觯、角、尊、彝等酒器均被淘汰;炊器与盛食器数量增多,鼎与簋均成组使用。春秋战国铜器中,以各国诸侯和卿大夫的礼器数量最多,其他地位越高,享用的数量也越多。除东周王室外,几十个诸侯国都有青铜器流传至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花纹较商代及西周有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过去的饕餮纹、兽面纹等繁缛样已淘汰,代之以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与图像纹等。东周的花纹成网状四方连续,说明采用了花版捺印技术,比过去全部雕刻范模的工艺前进了一大步,并出现了镶嵌、鎏金、金银错、细线雕等新兴工艺。
东周青铜器的铭文一般文字简短,铭文长达数百字者,极为罕见。从字体来看,其地域差别较为明显,中原晋、卫、郑诸国的字体端方劲美;秦国字体工整仿古;吴楚字体修长秀丽,有时则为鸟篆。从总体来说,铸有铭文的青铜器日趋减少,铭文的书史性质趋于衰落,逐渐变为艺术性的装饰。战国中晚期,铜器的铭文则多为物勒工名。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和工艺技术虽有很大发展和成就,但由于冶铁术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青铜时代终于为铁器时代所取代。

来源:网络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