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服饰艺术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几个省。其中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西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饰及其文化,这是民族传统文化与审美意识、经济生活的具体表现。
一、西藏服饰历史考证
关于西藏服饰艺术资料最久远的历史考证,并现存实物资料是“1978年8月到1979年8月在西藏昌都,发掘的一个距今四千六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遗址,卡若遗址出土的大量的骨锥、骨针,衣服原料,除兽皮外,还有利用野生纤维或兽毛纺线织成的布,出土的陶纺纶、线坠等器物证明毛纺织物的生产已经开始,还有少量简单的装饰品有垂饰、骨笋、镯、项饰、贝饰、石环、石珠等其质地有石、玉、骨、贝数种,而且这些装饰品多数都经过精心磨制光滑美观,说明早在几千年前藏民族祖先不但掌握了缝制衣服的技术,还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①。”卡若遗址的发掘,填补了西藏远古文化一个空白,为西藏服饰发展史指出了一个远古的界限。
到吐蕃时期,藏族服饰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藏史记载,公元三世纪的拉脱脱日年赞时,吐蕃赞普的服饰已与众不同。出现了服饰等级的差异,藏王与官吏武将从头饰、帽、胸前的挂饰衣袍的式样各有不同,并以此区别职价的高低②。”同时服饰也受到中亚,如伊朗风格的影响,从松赞干布的服装上能看出这个影响。史载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了各种衣料和纺织技术,大大促进了吐蕃服饰技艺的发展,遗留下来的服饰资料,主要有布达拉宫藏王洞中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雕像,《步荤图》中禄东赞服饰等。
元代西藏正式隶属中央王朝,因而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与元王朝发生密切的交往,服饰上所受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藏族上层人士的服饰,如官员的顶冠“江达”(即圆冠),管家戴的“索夏”(即平顶围穗蒙古帽)等等。
明清两代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纺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的贸易往来,促进了服饰的发展。
二、西藏服饰特点
藏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服饰也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服装即要有很强的防寒作用,又要有散热的方便,使臂膀伸缩自如,并适应露宿的生活,当成卧具,并随身可以携带生活用品。服饰主要以袍状为主。
1、服饰基本结构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衫、长靴、编发、饰品。
2、基本特征表现为品类繁多,可分为袍、短衣、坎肩、腰带、帽、靴、邦典、发饰,首饰、佩饰等。
3、式样上分为:长袖袍、无袖袍。
4、质地上分为:锦花袍、绸缎袍、光板羊皮袍、氆氆、毛呢夹袍、素布袍等。
5、色彩特点表现为对比强烈,如红与绿、白与黑、黄与紫,并运用复色,金银线搭配使服饰色调明快而又和谐。
6、纹样方面主要以递增和排比的规律。
7、装饰品的广泛运用,装饰材料主要以金银、珠宝、象牙、珊瑚、松石等为主。
8、面料:主要以棉布、碴毽、绸缎、光板 羊皮、毛料、呢子等。
9、围裙:藏语称为“帮典”,是藏族妇女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表示婚否的作用,形状有短、有长、梯形(藏北),有的以较宽的强烈对比色条相配,有的以纤细同类色组成娴雅温和的色彩,并与金银线搭配,每个地区妇女对“邦典”色彩及条纹的选择都有不同的观点。也有地区间的差别。
10、腰带:腰带是藏族服饰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的以毛织物编织而成,有的则 以金属等贵重的饰件作为装饰。
11、藏靴:藏靴是藏族传统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靴子上的花纹也有一定的习俗 和规范。
12、短衣:一般是穿在藏袍内的,其特点是长袖。
13、坎肩:一些地区有穿坎肩的习惯,其款式也有地区风格。
14、项链:藏语称为“噶乌”,式样有两正方形交叉重叠,材料主要以金银两种,上面镶有绿松石和宝石,链子由珍珠、珊瑚、天珠等串成。
三、西藏各地区服饰简要
“服饰,是一种物质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③”。服饰具有性别表象,年龄表象,季节表象节日表象。
西藏地区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为适应自然环境,生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地区,必然穿着也不同,各地区都具有鲜明特色的服饰区域性,并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西藏服饰艺术。
西藏自治区的行政区域包括:首府拉萨市、日喀则地区、林芝地区、山南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昌都地区等,下辖七十多个县,各地区服饰虽具有共同的特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在服饰式样、色彩、材料、制作、穿戴、佩带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服饰都具有丰富的造型和绚丽多彩的色彩以及独具匠心的装饰成为西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并为世人感叹不已。
(一)、拉萨地区。
拉萨服饰,搭配非常讲究,色彩运用高雅的色调、装饰不求堆砌,妇女穿无袖长袍,藏语称为“曲巴普米”斜领衫,腰间系五彩细条纹“邦典”,佩带耳环、项链、手镯、戒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面料、色彩的选用要求较高,面料选用织锦缎、丝绸等垂感性较好的面料,并使衬衣、无袖袍邦典的色彩达到整体统一,协调美观大方,每逢藏历新年或各种庆典时,穿长袖藏袍,里子为羊皮毛,外罩纯毛面料,藏语称为“巴扎”,戴织锦缎皮帽,藏语称为“次仁金锅”帽。妇女盛装则是内穿丝绸衬衣,外套无袖绸缎藏袍,腰系彩色绸缎或虹纹“邦典”,背披一条彩色氆氇的小方单,头发梳成翅膀式样戴三角形珠冠,藏语叫“巴珠”或“姆弟巴珠”,耳朵两旁佩戴“埃果”,胸饰为“噶乌”,男子穿毛料或织锦缎料长袍,夏季内穿藏式高领衬衣,头戴礼帽,藏语称为,“甲噶夏莫”,脚穿牛皮靴子,喜戴戒指、手链。藏历新年、冬季穿“巴扎”,戴金花皮帽,藏语称为“甲色夏莫”。
(二)日喀则地区服饰。
日喀则地区史称“藏”,属后藏,服饰基本式样与拉萨地区相同,但在装饰上有着自己的特点,男子藏装以黑白氆氇为主,在领子、袖口、衣襟和长袍底边内沿镶有七、八厘米宽的花氆氇,主要以十字纹图为主,头戴金丝帽或礼帽,妇女着无神藏袍,系五彩宽条纹“邦典”,外套由“邦典”料制成的坎肩称为“当扎”,着盛装时头戴“巴廓”,形状似弓。江孜地区妇女戴“巴龙”绕着头型一圈,用珍珠、珊瑚、玛瑙、松石等组成胸前佩带“噶乌”。另外,腰钩是后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饰物之一,多为铜质和银质。 定结县妇女胸前戴有银币制成的项链,头戴小圆帽,帽上插有孔雀毛。吉隆县妇女则穿有袖藏袍、腰间从后向前围双层条纹围裙,图案以条纹为主。
在日喀则樟木口岸、定结县陈塘区、定日县绒辖居住着夏尔巴人,夏尔巴人衣着比较简单,男子的衣服多为白色,上身穿长袖衬衣,外罩一件用黑边幅宽八、九寸的白氆氇缝制的短袖,无领前开口上衣,当地称“波杜巴”,上面是用布分块前心两块、后心两块略长于前心,且下端有碎头两袖子两块,下身穿白裤或白绒布做成的紧腿裤系腰带,头戴黑色无沿船形帽,腰部挎刀。妇女上身衣服基本与男子相同,衬衣多为花色,下身多穿褶彩花布长裙或藏袍,发式多梳单辫,戴耳环、项链、手镯。
(三)山南地区服饰。
山南地区的服饰,含有拉萨和日喀则两地的特点,妇女服饰最具有特色的是措美县渣杂乡的服饰,妇女头戴氆氆条纹无顶小帽,外套染色印花氆氆无袖长筒外套,内穿长袖氆氆藏袍,脚穿绣花“松巴,(氆氆靴),佩戴松石镶嵌的“噶乌”,脸上贴白胶布也是一种装饰,山南妇女常戴平顶小圆帽“加霞”有两个三角形翅扇象征鸟的翅膀,两翅向后,表示已婚,翅扇向一侧表示未婚,而老年人则是戴圆形帽,称为“加霞”是用黑色氆氆和金丝缎缝制。
男子服饰较为典型的是头戴金花帽,上身穿黑色上衣,外罩用“加路”彩条氆氆镶边的白色氆氆藏袍。
山南地区妇女还着一种叫“背夏”的坎肩多用“邦典”呢或“加路”呢和黑氆氆制成,各县之间也不同,譬如:用“加路”呢与黑氆氆相同做成的坎肩是山南穷结县的,而黑氆氆上面饰以成排的白线结是山南隆子县的。
(四)林芝地区。
林芝地区界于藏南河谷区和横断山区,布满了原始森林,为了便于劳动和适应自然条件,除了穿藏袍外,男女还穿宽肩无袖的套头长坎肩称“古体”。“古体”一般由氆氆制成以黑色为主,镶以织锦缎花边,也有用猴皮、熊皮制成的“古体”。妇女不系“邦典”,戴银制腰带和项链,头戴锦缎圆形小帽,帽角在侧表示未婚,帽角向后表示已婚,男子头戴圆形饰彩缎边尖顶毡帽。
在林芝地区的措那、墨脱等县,还居住着门巴族、路巴族。而门巴族还分为墨脱门巴和门隅门巴服饰也不相同。
墨脱门巴,男子穿红色氆氆藏袍,下着长裤,腰间挎刀,女子外罩长坎肩,两侧无扣攀,内着长条花色裙子、腰带,男女都戴小帽称为“拨尔甲’,深色帽项,配橙黄色帽檐,帽檐前留有缺口多自然畅开,妇女颈间挂几串大小不同的彩珠链。
门隅地区的门巴人,男女都穿氆氆长袍,男子外套“古体”,下穿裤子,足蹬用红黑两种氆氆镶配缝制的牛皮软底筒靴,妇女则在腰间束本白色氆氆围裙,并镶有细条滚边,喜欢戴多串彩珠项链和银饰,头戴“拨尔甲”小帽。
路巴族:男子穿长袖袍,袖子有彩条,外罩皮制或毡制的坎肩,腰间有腰带,腰带上镶圆形凸状银饰、贝壳和成串的银链,带下分两侧坠几串银珠,项间、耳垂处都戴有银饰,脚登靴,头戴熊皮帽,其长度披于后背似黑色长发披在肩上,腰间佩挎长剑、腰刀,显出路巴男子的粗犷和豪放。妇女上穿麻织圆领窄袖短衫,下穿条纹过膝筒裙,发式多为披发,装饰较多,颈间围十余串珠饰,耳戴大耳环,腰间有铜饰、银饰及贝壳、玉石等物,大小不同,长短不一,色彩绚烂形成独特的风格。
在林芝地区察隅县还居住着僜人族,妇女上穿黑色长袖短衣,下着自织的彩条纹短裙,发式为盘发,头顶戴有孤形银片和银链,颈部佩带银链和银币串起的项链,肩部斜挂银币链子,耳环是银质较大的喇叭形状,手镯是银质较粗雕有花纹。男子头裹白布,上身穿黑碴毽,鸡心领无袖背心,下穿白麻织裤子,腰至膝盖裹一条红色氆氆,颈上佩戴银链及珍珠,肩部斜挂银币串成的链饰和挎刀,双手佩戴银质手镯。
(五)那曲地区服饰。
那曲地区地处藏北,气候寒冷,一年之中冰雪期较长,当地男女服装主要以光板羊皮毛藏袍为主,既保暖又防水。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讲究服饰的美观和价值的体现,袍边多镶宽幅水獭皮或虎皮男子上身穿立领长袖衫和织锦缎马甲,外罩藏袍,头发与红色、黑色丝红编在一起结成粗大的发辫盘在头顶,在发辫上套上银镂板指或珊瑚珠,显的特别气派,佩有藏刀、***、火石、火镰、钱包等饰物,脚穿靴。妇女的藏袍在衣襟和下摆也有用黑绒镶边的红、绿、蓝三道宽10厘米左右的平绒装饰,头饰多梳成小辫,发辫上装饰有松石、珊瑚、贝壳、银币等,喜欢围色彩艳丽的头巾将脸部遮掩,戴礼帽或羊羔皮帽,腰间挂奶钩、奶勺、针盒、火镰、小刀等。奶钩藏语称“学纪”是妇女挤奶时的一种用具,挤奶时用它挂住奶桶,钩上端用皮带系在腰间,由于在它上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雕花以及玛瑙、松石之类高贵的镶嵌它也成了一种藏北妇女必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佩戴在身上非常漂亮独特。系“邦典,除了虹彩条纹“邦典”外,还有用手工刺经带有民族特色图案的“邦典”。
(六)昌都地区服饰。
昌都地区地处西藏东部,历史上称为“康区”,这里的藏族也被称为康巴人。服饰特点厚重、华贵,装饰喜欢繁多堆砌,男女服饰同那曲地区较相似,男子藏袍镶较宽的织锦缎和水獭皮、虎皮、豹皮,头戴狐狸皮帽,头发与黑、红丝线扎成辫盘在头顶,胸前佩有多串珊瑚珠、佛盒,腰布斜挎腰刀,脚穿皮靴、白布裤。妇女衬衣袖子较长,发式也是无数的细辫,缀满珊瑚松石头顶戴有大颗密蜡珊瑚项珠。
(七)阿里地区服饰。
阿里地区地处西藏西部,其最具特色的服饰,还保留着吐蕃时期的特点。服饰以普兰县代表性最强,妇女着藏袍、氆氆面料,身后披锦缎披风,内里为白色羊皮,边缘镶较窄的水獭皮,头戴珠冠,其形状为月牙形垂于脑后,额前垂挂一排银链,将面部遮住,并在右肩上垂挂与头饰珠冠相同的月牙形饰物上面缀有松石和珍珠,胸前挂满了珊瑚、松石、密蜡、琉拍等项链,有的长至膝部,颈处围一圈较宽的用珊瑚排列而成的项圈,服饰非常别具一格。尤其是头饰造型与其它地区皆然不同,更具富丽、华贵的特点。
四、西藏服饰的未来发展
藏族服饰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劳动中产生、发展、变化的,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文化交流的增多,藏族人民不仅仅以着传统服装为主,服饰也趋向于体闲装、西装、牛仔、裙子等,也非常注重品牌。与此同时,民族服装无论在款式上和色彩上有了很大的改革和提高。比如:女装从传统穿着较为繁锁改成了穿着方便,讲究曲线、腰身美的特点。面料不仅仅趋向于氆氆而是大量选用织锦缎、丝绸等国内外上好的料子。色彩跳出的华美和独特的造型,给来藏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展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许多国内外时装设计师将藏族服装的一些特点视为创作的灵感,并在自己的作品上予以发挥。西藏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是祖国民族服饰艺苑中一支瑰丽的花朵,随着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的弘扬,藏民族服饰定会更好的发展下去,将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它那独特的魅力会更放光彩!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