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面、将所需的干面粉用瓢盛在和面盆里,根据面粉的数量和质量,放入揪成小块的酵面,再参照气温、水温,天热用凉水、天冷用温水将干面和成面团,待发酵面起,倒入碱水揉均匀。将面和好放在盆里发酵,农村也叫醒面。醒面时间的长短,对面花成品质量的影响非常大。时间太长,醒面的时间过长,面团质量差,会有一种酸味,蒸熟后,面花软塌塌的浮肿变形,各种起伏造型变得模糊不清;时间过短,醒得不足,则不起发,面花蒸熟后表面不鲜亮,造型不够圆润、饱满,色暗质差,也影响面花的质量。因此,把握好醒面的时间十分重要。醒面一般要把和好的面放在温热暖和的地方,如果是夏天,和好的面可直接放在盆里,盖上笼布或是箅帘子就可以了。北方农村天冷时一般生火烧炕,炕头热,温度高,把面盆放在炕头,用被子盖上,面很快就会醒好。不生热炕就将面盆放在炉子旁边或靠近烟囱的地方。发酵的程度,没有一定之规,可以凭经验用手指按压或观察。如果发酵时间短,面盆里的面团不会鼓起或是起鼓不饱满,人们叫“不起发”,这种情况下面团发死发硬,无弹性,手指按压的地方,指痕不会弹起,在面板上切面时,面内无孔眼;如果发酵过头,叫作“发大了”、“发老了”,是发酵的时间过长,面团的酸味很重,用手按,感觉没有弹性,用手一抓似棉絮,软软的,切面时孔眼多而大;发酵正常,手按有弹性,略微下陷,有一定筋力,用手摸面,质地光滑细腻,用手敲,有“嘭嘭”的响声,切开面团,剖面有许多均匀的细小孔洞,像网眼的形状,还有一种淡淡的、酸酸的酒香气味。
2. 揉面、面醒好后,将面粉倒在案板上,如果面团较软,可加入干面,将面团反复揉均匀。揉面一定要揉得匀,揉得透、揉得光,使面团表面光洁,不能有裂纹和面褶出现。经过反复揉搓后,制作面花时面团有筋道,可塑性强,蒸熟的面花表皮不易起泡、没有沙眼、不易干裂、破损,而且色泽鲜亮,吃起来口感好,所以和面揉面的功夫不可忽视,揉面要用力,时间要长。揉面可用双手揉捻和单手揉。先是双手揉,将醒好的面从盆中全部拿出放在面板上,刚醒好的面比较稀软,要一边揉一边往里搀干面,调制到软硬合适的程度,一盆面需要用双手同时用力推、压、搓、揉。单手揉面,揉面时右手掌用力揉压,一压一起时,左手放在案板上,用拇指和食指捏着面,同时进行翻转和调整。两手相互协调,使面向前连续转动,均匀揉搓,直到面团手感细腻光滑,面团越揉越细。
3. 捏面花、将面团根据花馍的造型大小,分成大小不同的面团,揉匀后进行捏塑。面花的制作方法因操作人的灵巧劲儿不一样,各种面花的造型不一样,所以做法也就各不相同。艺人可根据自己的要求,灵活地运用揉、捻、搓、捏、压、挤、粘连等方法先塑造出整体的造型,然后再用剪刀、梳子、顶针、麦秆儿、模型等细心地剪、压、按、印,塑出各种生动活泼的造型。面花捏塑是色彩点染描绘前最关键的步骤,面花的造型因此而产生。前期只是准备工作,捏塑是面食艺术化造型的成型阶段,因地域差异、民俗有别、艺人造型观念及技法等的不同,面花因此而风格不同。下文案例可管中窥豹。
4.蒸面花。面花上笼进锅蒸制,主要根据面花的大小来确定蒸制的时间。面花制成后还要醒,就是不立即放进锅里蒸制,像面团醒面一样发酵一段时间,然后再蒸。这样蒸出的面花圆润饱满,表面光亮(图28)。如山东冠县郎庄面花上锅蒸制以前醒面,要专门做一个铁支架,支架上放箅帘,箅帘上放捏好的面花,然后将支架放在点燃的炉子上加热快醒。面花蒸熟出笼后,再进行组装、修整、点缀、染色。面花除了上锅蒸,也可以用油炸,也可以用火烘烤,无论蒸、炸还是烤,掌握好火候最重要,否则做出的面花既不耐看,也不中吃。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