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剧 都市人熟悉的陌生戏

说起北京曲剧,观众十有八九不知为何物;但是说到曲剧运用的单弦、大鼓等散发浓郁京味气息的鼓曲,很多人则倍感亲切。北京曲剧,是惟一在北京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北京地方戏曲剧种。近年来它离北京人的生活似乎越来越远,成了都市人最熟悉的陌生戏。新排曲剧《北京人》将于5月15日在首都剧场公演,高调进入人们的视野。

老舍亲自为剧种命名

现任团长凌金玉是北京曲剧的第三代传人,说起北京曲剧的由来他一脸的骄傲。“1952年,老舍先生专为此剧种创作了剧本《柳树井》。剧目公演后获得巨大成功,老舍称该剧填补了北京历史上没有地方戏的空白。他同时建议将‘曲艺剧’中的‘艺’字去掉,就叫曲剧。为了突出地域特色,又建议在‘曲剧’前面加上‘北京’二字,北京曲剧由此诞生。”

北京曲剧以北京语言的京味音韵为依托,以单弦牌子曲为唱腔基调,形成了具有浓郁韵味的唱腔音乐。老舍先生的7部作品曾被以北京曲剧的形式搬上舞台。

生存艰难几度关停并转

北京曲剧团单一剧种、单一剧团的状况,使其成为北京地域文化代表的一棵独苗。但是,在北京曲剧56年的发展历程中,却几度面临被关停并转。

北京曲剧诞生后的10余年间,《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等一批戏在全国闻名遐迩,这也成了曲剧人记忆中最辉煌的阶段。“文革”期间,北京曲剧团改成了长征文工团,曲剧演出彻底歇了。1978年后,北京曲剧发展好一阵坏一阵,其间虽然也推出了像《珍妃泪》、《烟壶》、《茶馆》等很有影响力的剧目,但是也曾经两次面临被其他院团合并的命运。

凌金玉说:“仔细算算曲剧的历史,踏踏实实谋发展的时间不超过一半。现在,曲剧仍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既不是重点扶植的对象,也没有人说放弃。市场对我们很无情,新剧目创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为推出一台好戏也许就产生了太大的影响力,但是一台差戏就将直接影响这个剧种的存亡。”

赔本赚吆喝志在一搏

《北京人》是曲剧第一次排演曹禺的作品,曲剧的目光第一次由演平民百姓转向“白领阶层”。伴随着这台戏的推出,曲剧的第五代传人、第一批具有大学学历的曲剧演员也浮出水面。

这批学员毕业于北京曲剧团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办学的曲剧班,22名学生毕业后有18人留在团里,遗憾的是他们中没有一个北京人。

凌金玉说,接班人的培养关系着曲剧剧种的生存,培养接班人最重要的途径是给他们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这些学生虽然来自四面八方,但是他们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演绎起曹禺笔下那些知识阶层的心理变化更加准确。去年,由这些毕业生担纲主演的《正红旗下》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从1999年《茶馆》演出百场以来,曲剧已经近10年没有成规模的市场化演出了。对于此次《北京人》在首都剧场的亮相,凌金玉显得有些悲壮:“我们已经做好了赔本赚吆喝的准备。如果不吆喝,再过两三年恐怕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了!” (记者 贾薇)

来源:网络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