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生辉的鞋靴和袜子

鞋靴和袜子,是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处于人的脚下这一“底层”,但仍然引人注目。我国少数民族的鞋靴和袜子,同样十分丰富多彩。
原始的人类最初是不穿鞋子的,他们赤着双脚在森林中、草原上采集食物、追猎野兽,也赤着双脚在自己的活动区域漫游,脚上长着厚厚的茧子。后来,是冬天的严寒使他们想到要用什么来把脚包裹以抗拒刺骨的寒冷;再后来,地上的石子和荆棘又使他们学会用什么东西整在脚底。这样,才逐渐有了鞋靴和袜子.但就是直到现在,世界上仍有不少民族,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的民族,还保持着赤脚的习俗。比如,日本的阿伊努人夏天赤足,缅甸的邦加族从来就没有穿鞋的习惯。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珞巴族、哈尼族、佤族、拉祜族、怒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德昂族、基诺族、苗族、独龙族、仫佬族、京族、黎族、高山族等都习赤足,或者是天气暖和时赤足。我国哈尼族过去曾穿过木鞋,用木片加上带子做成。毛南族穿竹蔑鞋,布依族穿细耳草鞋,侗族穿无根草鞋,仫佬族外出穿草鞋,朝鲜族穿草鞋。*狩猎、捕鱼为生的赫哲族人穿兽皮鞋和鱼皮鞋,里面塞进乌拉草,轻巧、暖和、防潮,用于走泥泞路不会滑倒。
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冬天所穿的鞋,是各种形式的保暖鞋。这一类保暖鞋大体有这样三种形式:其一,乌拉。是我国东北的一种防寒鞋,用带子于脚上。以兽皮或畜皮作帮底,纳褶抽脸,帮上贯皮耳,布作励儿,内塞捶软的乌拉草,用绳系耳。除赫哲族外,达斡尔族穿皮底乌拉,撒拉族穿牛皮缝制的“洛堤”,里面装草保暖,实际也是一种乌拉。其二,是长统靴。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土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藏族、门巴族等都穿靴。蒙古族喜欢穿船型月牙高统靴,靴面上有一道中缝,靴尖翘起,用牛皮制成,深长齐膝。这种皮靴乘马伸镫方便,离马行走利索,坚实轻便。靴统高,能防寒防风。新疆各族的高统靴,往往还要加套鞋。套鞋浅帮,胶底,防水性能好,多在雨雪天气套用,可以保护皮靴。藏族的统靴多数自制,皮底,牧区靴筒为毛皮,农区靴筒为氆氇,镶有宽边,色彩鲜艳。门巴族穿薄牛皮做底的靴。靴面是黑氆氇,靴筒是红氆氇,靴内垫草。靴筒较小,腿肚以上缠扎一条用羊毛编成的长二尺、宽四寸的花带,因而使得门巴族统靴具有较强的装饰特点。其三,窝子鞋。所谓窝子,就是用皮、棉、麻等保暖的物品把脚包住,因而有“皮窝子”、“棉窝子”、“麻窝子”之称。比如,满族穿毡窝子鞋,用毡把脚包住;柯尔克孜族穿皮窝子,又叫“巧考衣鞋”;塔塔尔族也穿皮窝子鞋;羌族穿麻窝子草鞋。
从用料来看,我国少数民族穿着最多的还是布鞋。布鞋多系各族妇女自己用手工制作,成本不高,民族特点突出,同时,布鞋轻便、适用,老少皆宜,春秋可穿。当然,布鞋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其中又分为不同的种类。粗略一点分,可分为一般布鞋和锈花鞋。
在一般布鞋中,有满族的双鼻皮条布鞋和花盆底旗鞋、土族双檩浅鞋,白族的厚底板布制雨鞋和寿鞋、傣族的朝鞋、仫佬族的元宝鞋和勾勾鞋、瑶族的定亲鞋、仫佬族的尖头鞋和同年鞋、毛南族的花针鞋等,最为有名,特点突出。满族的花盆底旗鞋,是我国少数民族自制鞋中十分著名的高底鞋,鞋底高3-5寸,形似马蹄或花盆,称“马蹄底”或“花盆底”。仫佬族的元宝鞋,特点十分明显,鞋前脸有一用布做成的圆形盖,因而得名;勾勾鞋前边有二道脸,到前边尖端直向上挑,形成“勾勾”。仫佬族妇女穿尖头鞋,鞋前合缝处呈尖形上耸,尖顶处用彩丝扎花,成蝶虫花朵,各异其趣,精工细作,比技赛巧。由于未有刺绣,没有将其列人“绣花鞋”。
绣花鞋是我国少数民族妇女经常穿用并十分喜爱的一种鞋子,一般用布和锻了做成,用丝线锈上各种适合纹样,有花卉、蜂蝶、禽鸟或其它几何图案。绣花鞋是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心灵手巧的象征,是她们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的生动表现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绣花鞋都在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的脚上发出美艳的辉光。达斡尔族绣花鞋、回族绣花鞋、锡伯族绣花鞋、乌孜别克族绣花鞋、白族绣花鞋、傣族绣花鞋、普米族绣花鞋、苗族绣花鞋、布依族绣花鞋、侗族绣花鞋、仫佬族绣花鞋、壮族绣花鞋、土家族绣花鞋、畲族高鼻绣花鞋等,都是做工精巧、图案美丽、色彩富有民族特色的绣花鞋。有的民族妇女所穿的绣花鞋还有多种。如白族姑娘脚上穿的绣花鞋就各式各样,有布鞋式的绣花凉鞋、红缨花碎布草鞋等,老年人则喜欢寿鞋和翘头绣花鞋。贵州罗甸、望漠地区的布依族妇女的绣花鞋鞋尖细小,往上翘起,式样十分独特。云南的布依族妇女所穿的绣花鞋也相当漂亮,鞋鼻上翘,鞋帮绣满花卉图案,俗称“猫鼻子花鞋”,

来源:网络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