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艺术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著名的藝術表現形式。唐卡(藏語音譯)本意有二:一是平坦的意思,一是指政府的詔今,後逐漸演變為專指一種特殊的卷軸書。  
唐卡興起於松贊干布時期。隨着這一時期佛教傳入西藏,與佛教有關的文化如寺院建築、繪畫、佛經等也相應發展,唐卡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它的特點是裝飾性強,收藏方便,很適應吐蕃時期佛教傳布的需要。經過長時期的發展,具有鮮明民族特點、濃鬱宗教色彩和獨特藝術風格的唐卡,在西藏佛教藝術中確立了自己的位置。唐卡的品種和質地豐富多彩。以製作技藝論,有畫、繡、緙絲、粘貼、鑲嵌,以質地論,有紙、布、絲綢等等,其中用麻布或絲綢為底布,以繪畫形式製作占絕大多數。唐卡以色彩絢麗著稱,所用顏料多為傳統的有色礦石,畫成托裱後,再用彩緞拼接邊框作裝飾,最後,還須延請喇嘛念經加持,一幅完整的唐卡纔算製成。  
唐卡表現的題材,以佛像畫和高僧傳記畫為最普遍,也有一些反映民間生活習俗的,還有少數是描繪西藏天文曆法和藏醫藏藥的。  隨著西藏绘畫藝術的發展和與外界繪畫藝術的接觸交流,唐卡的绘製在不同的地域出現了不同的流派:  
藏西畫派受印度、尼泊爾的影響,構圖嚴謹,讲究對稱,在人物造型上常採用具有印度風格的“三折枝式”體態。  
藏東畫派以汲取漢土藝術养分為特點,構圖較為自由,筆法精细,以山川、樹木作為畫面的背景,顯得較有情趣。  
藏中畫派是介於藏西和藏東兩個畫派之間的一個畫派,畫面不以山水作為主尊的背景,常在光輪和蓮座的背後櫬以雲團,在畫面的下方繪有巖石樹木,很注意構圖。  
純漢風畫派以模仿內地繪畫為特點,畫面構圖簡潔,追求內地文人畫的意境,敷色淡雅。  
隨着明、清宮廷對藏傳佛教的接受和推崇,清代宮廷佛殿中收藏的唐卡數量也越來越多。清宫唐卡的主要來源,一是由達賴、班禪等人進貢,二是宮廷畫佛喇嘛、宮廷畫師製作。  
宮內收藏的唐卡,內容基本上都是表現西藏宗教歷史或人物的,如“達賴像”、“班禪像”、“釋迦牟尼佛”等等,而少有反映西藏民間風俗和醫學、天文、曆算等題材的,這說明清朝各代皇帝特别是乾隆對藏傳佛教的推崇與信仰。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唐卡中曆然還有幾幅是清朝皇帝身著佛裝的畫像,如本書所選錄的“乾隆皇帝佛裝像”等。皇帝成為唐卡的題材,正是藏傳佛教在清宫中重要地位的反映。  
清宫收藏的唐卡,都是經過精細加工而成的,其工藝、質地和裝潢較西藏民間唐卡精美,如緙絲唐卡、刺繡唐卡和使用象牙軸頭等,但就个別而论,也有些西藏民間的唐卡,如用珠寶鑲嵌成的则是宮中唐卡所不及的。在品種上,宫中唐卡主要是繪畫和織繡兩類。另外,清宫唐卡和西藏民間唐卡還有一個顯著的區別,即前者的背面一般都粘有一塊用藏、蒙、滿、漢四種文字書寫的本唐卡的名称及简单介绍的黄绢.這为我們研究清宫藏傳佛教歷史和藝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