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庙老鼓详细介绍

老庙老鼓的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老庙老鼓所地:老庙镇位于富平县东北部,属半山区。东临蒲城县;西邻薛镇;南接美原镇;北靠峪岭山区。镇政府距县城40多公里,距西安市110公里。

全镇3.6万人口,辖12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是富平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乡镇之一。其支柱产业是烟花爆竹生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县首位。

镇地域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衔接地带,为八百里秦川北沿,总面积56平方公里。境内富白路、富铜路、由老路等几条主要公路通过,交通十分方便。

境内地形由北向南呈阶梯状。北依万斛山,南部为小井及引黄灌区,倾降相对高差达400米。海拔500-780多米。平均气温是13.1℃,年平均降水约86.5天,日照总时2472小时,四季干湿冷暖分明。

老庙老鼓的历史渊源

老庙老鼓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公元前228年,秦大将王翦曾在金粟山下的黑鹰沟屯兵养马。距黑鹰沟四五里的雷古坊是王翦的军鼓手宿营训练的地方。老鼓就是当年的军鼓。

金粟山前,老庙镇的孟家村、尹家村、上河村、南昌村、新店村“一”字儿排开,这一带村民的祖先得天独厚的受到战鼓的熏陶,他们取战鼓壮军威、鼓士气之精髓,用于祀神祭祖,故而老鼓亦称“神鼓”。直至清朝末年,这一带仍盛传着鼓乐“迎神”、“祭神”和“送神”的盛大活动。

老庙老鼓的基本内容

老庙老鼓是民间普及率很高规模很大的一种自娱自乐形式。其阵容大至50多盘鼓100多名鼓手、钗手以及旗手等;小为一盘鼓,三四幅钗,十数八个人。

老鼓的表现形式包括两个艺术项目:一是鼓乐,二是鼓舞。

鼓乐的内容十分丰富,常用的多达30多种鼓谱(鼓歌),如梅花鼓、缠穗子、叮叮咣、盘帽根、摘豆角、鸡上架、鹁鸽旋窝、滚核桃、滚绣球、一二三、转鼓子等等。

鼓谱分激越、舒缓和行进三大类,但均以昂扬、宏大、震撼为特色。有“声震十里八乡”之说。

鼓舞的动作溶戏剧、体育和舞蹈动作为一体,又与鼓调相配合,给人以飒爽、强悍的美感。如《打虎》,既有降虎的现实感又具舞美之艺术,传神备至。

老庙老鼓的基本特征

1、老鼓是从古战场和战鼓中繁衍而来的。它的艺术精髓在于“神韵”。它有着不同于其它任何鼓乐的艺术价值。

2、老鼓有广泛的群众性,深深扎根于民间,经久不衰。老庙一带群众,七八十岁的老翁,五六岁的孩童,均可随口念一段鼓歌,顺手擂几套锣鼓。

3、老鼓虽高昂、激越,但鼓谱的表现形式却也丰富细致。有的令人心潮澎湃,有的则缠绵、回味,令人浮想联翩。

4、老鼓的配器叫铜器,包括锣、钗和引锣。

老庙老鼓的主要价值

老鼓是民间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有重要的古文化内涵。

老鼓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研究民间艺术,研究群众文化,老鼓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形式之一。

老鼓技艺的保护和挖掘对繁荣农村文化娱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鼓的鼓谱和器乐有着特定的艺术含量。

老庙老鼓的濒危状况

1、商业化演出愈演愈烈,大大挫伤了老艺人的积极性。新一代鼓手的演出浮躁又严重的影响了老鼓技艺的质量。老鼓的传承形成“断代”。

2、演出队伍的相对集中,使老鼓的普及和发展形成滞后局面。逢年过节那种自娱自乐形式已为鲜见,取而代之的是用老鼓做生意。

3、时代性艺术形式使年轻人眼花瞭乱,看不起传统艺术,他们认为老鼓是一种粗糙的应当被历史淘汰的形式。

来源:网络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