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简介–飘色

“飘色”是广东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长期在民间流传,在广东各地均有该项民间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成为远近瞩目的民间文化活动,引起社会各方人士的热情关注。

“飘色”是人物造型艺术。盖自唐、宋戏曲说书流行以后,民间便逐渐创造了另一种艺术形式,以大人或小孩打扮成戏曲、说书中的人物游行,俗称“赛色”或称“彩色”,以后发展为马上装扮人物的又称“马色”,在水上装扮人物的又称“水色”,在台面上装扮凌空而起的人物又称“飘色”。

“飘色”始自何时,流传两种说法:一是清代粤剧艺人李文茂起义失败后,清廷严禁粤剧,群众想看戏而不可得,遂以小孩扮成戏曲人物抬着游行,飘色由此而起。二是明代沙湾李路远(据说是宋末探花李昴英的后裔)在云南做边关大将,当时云南有两族人为争夺明太祖朱元璋敕造的“北帝”塑像而几乎发生械斗。幸得李将军调解平息,重归于好。他们遂把北帝塑像送给李将军,李把该像运回沙湾以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辰,例必抬着北帝塑像出游,又均以书会及舞龙、飘色等民间艺术助庆,飘色由此而产生。从沙湾起便在番禺各地流行。

“飘色”有传统色板逾200多种。自近年恢复以来,除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如“囊括七雄”、“为国争光”、“青云直上”等新板色外,还挖掘整理出72板色。其中爱国惩奸的有“精忠报国”、“护国庇民”、“马上琵琶”等,锄暴除霸、扶弱济贫的有“三调芭蕉”、“飞剑伏魔”、“大闹东海”等,反抗统治压迫的有“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美好婚姻,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有“黛玉葬花”、“水浸金山”、“柳毅传书”、“黄莺惊梦”等;歌颂国泰民安,升平盛世的有“梅开二度”、“竹报平安”、“乔松跨鹤”等。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