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纤夫号子、船工号子、打夯号子一样,千百年来,在东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里,也流传着粗犷豪迈、内容丰富的森林号子。它记录了长白山森林开发的久远记忆,反映了东北地域的原色文化。最近,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著名民俗学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的专著--《长白山森林号子》,为人们揭示了这一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
森林号子与长白山开发相伴而生
长白山横亘东北东部,绵延千里,森林茂密,树种繁多。特别是黄菠萝、水曲柳、红松、白松、樟子松、落叶松、桦树、臭松等,质优量大。长白山森林采伐历史悠久,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早在公元前三世纪,长白山区已有开始采伐并”穿排”。特别是明清时期,森林成为长白山区开发的主要物产之一。甲午战争之后,俄、日帝国主义相继进入中国长白山区,疯狂掠夺这里的木材资源。解放后,长白山成为我国第二大木材生产基地。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与森林采伐相伴而生的,是在老林子里”木把儿”(林业工人)们在抬木、运木时唱的一种歌谣。从前,”木把儿”伐下的大树全靠他们抬到爬犁道上由爬犁套运下,再”归楞”、穿排、外运,这一切行动都要唱着号子来完成。它由抬木头的领头人”杠子头”(又称”号子头”)来”领唱”,其余人”接唱”(又叫”接号”),便于抬木行走迈步整齐,使木头悠起来,从而平分压力,运走木头。
森林号子是由”号子头”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的一种独特的林业工人的劳动歌。号子其实是人在劳动时自然”呼”出的”气声”,这就是原始的”歌”意。号子头又叫做杠子头,也叫”哈拉海”,这是因为喊号子的人每时每刻嘴里都离不开”哈””啦””嗨”等等字眼。而同时,”嘿呦””咳呀””哎咳””哈啦”这些双重的语气词,正是抬木号子的核心音域,是森林号子的主体语气助词。
曹保明介绍说,森林号子从文化内容上分三类:一是劳动时的技术指导性内容,如《抬木号子》、《串坡号子》、《上跳号子》、《捞木号子》、《归楞号子》等,主要是指挥抬木者注意安全,顺利从事运木;二是劳动生活和场景的描写,如《乐呵号子》;三是荤号子,即带些幽默并专门对女人进行描写和分析,它表现了林业工人对生活劳累时的一种轻松心态的渴求,也有对他们憎恨的人物如警察、监工、二狗子、汉奸等人物进行轻蔑和咒骂的内容。如《抓小辫》、《倚门框》、《老把头》、《二狗子老婆》等。
这是《长白山森林号子》中收集的十几个版本的《抬木号子》中的一个:
领:哈腰挂呀么 合:嘿
领:撑腰起呀么 合:嘿
领:慢慢走呀么 合:嘿
领:吆好哈嘿呀 合:嘿
领:注点意呀 合:嘿
领:走起来呀 合:嘿
领:快点走呀 合:嘿
领:前边的拐拐 合:嘿
领:后边的甩甩 合:嘿
领:注点意呀 合:嘿
领:上跳板哪 合:嘿
领:稳住那步呀 合:嘿
领:挺直那腰板 合:嘿
领:往前走呀 合:嘿
领:注点意呀 合:嘿
领:往下撂啊 合:嘿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