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系藏语,意为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是藏族中佛教密宗的艺术品,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以色彩绚丽著称,所有原料为传统的有色矿石,画成托裱后,再用彩缎拼接边框作装饰。唐卡所有的颜料全部是手工研制的,过程复杂。由于颜料的纯度高,覆盖力强,画面效果艳丽,可以保存千年而不变色。唐卡之所以受到崇拜,是因为人们在冥想佛尊时,必须藉助这些唐卡佛像。完成一幅唐卡需要很长的时间,有的甚至要一年。完成的唐卡都要经喇嘛加持,因此,每一幅唐卡都凝结了画师的心血与众神的庇护。
斑斓的藏文化艺术中,唐卡可当之无愧地称作一株瑰丽的奇葩。唐卡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卡诺文化遗址中,我们从简单的彩绘纹饰上,可以窥视到当今唐卡艺术的先河。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唐卡的起源无从考证。藏族的绘画艺术早在藏王松赞干布(公元7世纪)以前,就在西藏各地产生。据《大昭寺志》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幅唐卡。
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寻;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宋元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的集体作品。现在能见到的较早的唐卡作品,是公元11世纪在著名高僧阿底峡临终前,其弟子格西?那措译师托尼泊尔画师绘制的阿底峡肖像‘无越马’的一幅唐卡,并在唐卡背面撰有赞颂词80句,该唐卡过去作为热振寺的镇寺之宝一直保存在寺内。
唐卡多出于民间艺人,还俗僧侣之手,尤以还俗僧侣为甚。他们一般都学过藏文,能理解和把握《佛像量度经》,被尊称为‘拉汝’,即造佛之人,享有很高的威望,为五匠之首。
唐卡的内容
唐卡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有反映藏传佛教和各种神灵的宗教唐卡;有反映自然科学成就的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唐卡;有记载历史事件的史料唐卡;有记录人物的传记唐卡。这些唐卡上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宗教教义、西藏风土、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堪称是形象的百科全书。这些精湛的艺术品是藏族文明的史诗。
在西藏的宫殿、寺院以及藏族居家、庄园的经堂里,都有悬挂唐卡的习惯。古代画师们创造出许多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壮观画卷,其数量之多,非常惊人。各大寺庙中,都藏有相当数量的唐卡。布达拉宫的大唐卡为55.80畛46.81平方米。为了存放这幅大唐卡,布达拉宫晒佛台脚下,还专门建造了一幢34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作库房。每年藏历二月三十日拉萨要举行晒宝法会,哲蚌寺的几千喇嘛身穿佛衣,手持各种珍贵乐器、祭器、旗帐幡等物,自大昭寺出发,过琉璃桥,到布达拉宫前举行宗教仪式和各种表演。这时,晒佛台上就挂出这幅巨大的唐卡佛像,极为壮观。
唐卡的分类
按照制作方法和所用材料来区分,唐卡主要有两大类:以丝绢绸缎为材料,用刺绣、编织、拼贴或套版印刷等方式制成的叫做‘归唐’;而用颜料在画布上绘制的则叫做‘迟唐’。
迟唐又可以根据画背景时所用的不同颜料划分为金唐、赤唐、黑唐、彩唐等。具体可细分为:
布面唐卡:先将白布绷在木框上,涂上一层胶质白灰,再用滑石磨平,然后在其上勾勒作画。
刺绣唐卡: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
织锦唐卡:以缎纹为底,用不同颜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
贴花唐卡: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故又将其称之‘堆绣’。
缂丝唐卡: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有的还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灿烂夺目。
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
印刷着色唐卡: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版,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着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
珍珠唐卡:用珍珠连缀成图案的唐卡。在西藏山南地区泽当县昌珠寺,有一幅著名的《观音菩萨憩息图》珍珠唐卡。这幅唐卡画面泛红,观音菩萨体态纤细、优美,其安逸的神态表现出一种顿挫有序的韵律。这幅长2米,宽1.2米的珍贵唐卡制成于元末明初,画风工整细致。该唐卡共有珍珠26两多(计29.26颗)、镶嵌钻石1颗、红宝石2颗、蓝宝石1颗、紫鸦鸟宝石0.55两、松石0.91两(185颗)、珊瑚4.1两(1997颗),还用了15.5克黄金。
唐卡的特点
唐卡是为宗教服务,又随宗教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艺术。装裱后,请喇嘛诵经开光,在唐卡背面对准佛像的额、心、脐部,从上到下印上音为‘喳、阿、吟’3个藏文大字作‘双运’仪式,表示佛的身、语、意俱全,与佛和宗教教义或事物同时存在,两两融合,同为一体,这样唐卡就算完善有效了。
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唐卡一般在布面和纸面绘制,而更高级的有珍珠唐卡、彩绘、刺绣、织绵、缂丝、提花、贴花和宝石缀制等约十余种。彩绘的唐卡颜料以金粉、银粉、朱砂、雄黄等矿物颜料为主,也用植物颜料相配的。还有各种底色的唐卡,有的寺庙护法神殿内有大面积纯黑色为底勾金唐卡,以达到恐慌神秘的效果。有的唐卡则用银作底,以黑勾勒,敷以淡彩,显得十分雅致。金唐卡以纯金敷底,用朱砂勾勒,用‘磨金法’绘制图案,只在佛之髻及眼部敷填颜色,效果十分堂皇。银唐卡以银任底,用浓墨勾勒敷淡朱砂。
唐卡以朱砂为底,用金勾勒。黑唐卡是以黑色作底色,用金,朱砂等勾勒后以浅色交染法染出风格各异,具有富丽、高雅、热烈、庄重之感。
西藏唐卡的特点,首推人物造型。
前藏、后藏、康巴、安多等地,都有具本地特色的佛像绘制比例尺度的‘粉本’流传。这些造像虽以三经一疏为标准,如释迦牟尼佛、强巴佛、药师佛、千手观音、文殊菩萨等形象造得宽厚慈和,安祥文雅,似乎能理解世间万物之态,接受世人虔诚的祈祷。而度母的造型更具有人性的魅力,面容柔嫩,端庄秀丽,体态丰满,集人间真、善、美于一体。密宗的金刚,护法神的造型又是另一种美,粗犷奔放。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