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京音乐详细介绍

智化寺

要了解京音乐,首先就要了解它的原生环境—智化寺。智化寺建于公元1443年(明英宗时期),第二年英宗赐名”智化禅寺”,意思是”以佛的智慧渡化人”。但可笑的是,智化寺其实是当时的司礼监总管王振的家庙。

《明史》中对智化寺的描述是”穷极土木”四个字,即使到今天,还能从遗留下的宏伟建筑、精美的壁画造像以及北京地区惟一留存的明代转轮藏等文物中,依稀看出当年气象。

就是这位开明代宦官乱政之风的大太监王振,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俘虏,他也死在乱军之中。几年后,明英宗经过”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为了遮掩自己的羞耻,竟然在此为祸国殃民的王振建起精忠祠。明朝智化寺的地位非常高,前三代主持都是由四品以上的僧官来担任,香火非常旺盛。直到清朝乾隆七年,山东道的监察御史沈廷芳进京述职路过智化寺,看见众多不明真相的善男信女在给王振像磕头烧香供奉。沈廷芳曾经参加过编纂《明史》,了解王振的罪行,感到十分愤慨。于是,他给乾隆上了一道奏折。乾隆很快批示,让地方官封了智化寺,拉倒王振的石碑,并且将石碑上刻有王振名字的地方统统铲掉。对智化寺而言,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之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就住在智化寺,也对寺院进行了破坏。这座寺庙阴错阳差地被历史遗忘,却为北京保留了一座最完整的明代风格的木制结构建筑群,同时又是集音乐、佛经、壁画等佛教艺术为一体的寺院。

京音乐

传统智化寺的音乐又称京音乐、智化寺京音乐,来源于明代宫廷礼仪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惟一按代传袭的乐种,至今保存完好。智化寺京音乐有明确纪年的工尺谱本,有特色的乐器、曲牌和词牌,有按代传承的演奏艺僧。它与西安城隍庙鼓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一样,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智化寺的工尺谱本带有纪年,最早的一本是在康熙三十三年,由15代艺僧永乾抄录完成的。上个世纪50年代,一个僧人在收拾藏经柜时发现了这个珍贵的谱本,便送给了著名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杨荫浏先生拿着谱本和寺院里25、26代艺僧所吹奏的音乐做比较后,发现与几百年前的音乐相比,保持得非常完整,没有一点私自加进去的演变。由此学术界推证,智化寺560年的音乐没有任何演变。

艺术特色

智化寺京音乐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音乐风格庄重、古朴、典雅,曲体结构庞大、规范,演奏技法丰富,曲目蕴藏巨大。

它在传承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不随意增删变易,注重保护继承。智化寺京音乐忠实地保存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风貌,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变迁提供了典型的生动实例。从现有资料看,大部分学者认为京音乐与唐宋古乐有关。

它在曲目、乐器、宫调、演奏方法等许多方面保存了宋、明旧制。传统曲目有《喜秋风》、《拿天鹅》、《清江引》、《梅花引》、《小华严》、《醉翁子》等。

智化寺音乐曲目现存共有48首,在气魄恢弘的宫廷音乐和超凡脱俗的佛教音乐中,又融合了几分民间音乐的热情活泼。这从现存的词牌名字可以看出,如清江引、千秋岁、金字经、华严灯赞、滚绣球、水鸭儿等。

智化寺的京音乐,使用的乐器有八种,各曰:云锣、铛子、铙、钹、子、管(古称筚篥)、笙、笛。但在有些方面,与民间一般乐器不同。如笙,民间一般为十三簧,而智化寺的笙为十七全簧。笛的音调也高。而管子,为京音乐的主要乐器,民间一般八孔,智化寺则为九孔(前七孔,后两孔)。云锣,又称九音锣,最早为明成化年间制作,音色醇美,也称得上是一件文物。铛子,演奏时用槌敲击,声音柔和,别具一番特色。

京音乐共约300余首乐曲,但至今只有48首乐谱。其乐器分为两类:一是吹奏乐器,主要有管、笙、笛;一是击奏乐器,有云锣、鼓、铛子、钹、铙、子等。乐队编制为9人14件乐器。

 

来源:网络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