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舞详细介绍

奇妙锅庄  

锅庄,藏语称为“卓”。人们这样赞誉锅庄舞内容之丰富,“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

典型舞蹈
  锅庄舞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在迪庆香格里拉,有的地方称锅庄为“擦拉”(意为玩艺),在部分地方称锅庄为“卓”(意为舞蹈)。它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因此,锅庄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有颂扬英雄的歌舞,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舞。
传承演绎
  锅庄舞有古旧锅庄和新锅庄之分,古旧锅庄带有祭祀性质,宗教界和老人大都比较喜欢此调,歌词内容和舞步形式等都比较古老,如《莲花生大师的诞生》、《建立桑耶寺》、《金碧辉煌的寺院》、《银光闪烁的王宫》、《福气财运降此地》、《丰收啊丰收》等,跳这种舞时,只能唱专用歌词,不能改动,舞蹈一般都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

  新锅庄的歌词内容、舞姿都比较灵活,多反映生产劳动,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经商贸易活动,如《北方大草原》、《白瓷碗里聚三色》、《在金坝子的上方》等,新锅庄是青年人喜爱的歌舞。锅庄舞的舞步分为“郭卓”(走舞)和“枯卓”(转舞)两大类。“郭卓”的步伐是单相的朝左起步,左右两脚共举七步为一节,这样轮回起动,由慢转快,步数不变,舞步比较简单,参跳人易学,故人数甚众。“枯卓”的舞姿多样,种类较多,常跳的有二步半舞、六步舞、八步舞、六步舞加拍、八步舞加拍、猴子舞等。
流派纷呈
  迪庆各地的锅庄舞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德钦奔子栏一带的锅庄舞曲调低沉典雅、浑厚豪迈、凝炼深沉,拖腔多而长,犹如巨浪起伏,舞姿舒展洒脱,象雄鹰展翅。香格里拉一带的锅庄舞曲调轻快活泼与豪放相济,跳舞时,参舞者皆弯腰搭肩,舞蹈始而平稳缓慢,临近结束时动作小巧迅速,变化较快,歌舞都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德钦的锅庄自始至终有严密的顺序,一般程序为:仪瓦(锅庄序歌)、央卓(招福锅庄)、思卓(迎宾锅庄)、堆卓(赞颂锅庄)、宗卓(相会锅庄)、主卓或彰卓(辞别锅庄)、卦卓(挽留锅庄)、扎西巨(锅庄结尾歌),除序和尾歌外,每个程序的锅庄都有数调或数十调曲子,但跳唱时必须按程序来进行,跳完这道后再跳下一道程序。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锅庄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网络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