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艺术的魅力

藏区任何一座寺庙经堂,都可以见到很多精美的“唐卡”悬于经堂四周,令人目不暇接。这些精美的宗教艺术品是何时产生的?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它所绘的内容有哪些?它的用途功能是什么?这是瞻仰唐卡艺术的人都想知道的问题,也是鉴赏唐卡应具备和了解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唐卡?唐卡是藏语的译音,有几种说法:一称“卷轴画”,是根据唐卡有画轴,也就是藏语所说的“唐薪”,它便于悬挂膜拜瞻仰,便于收藏携带的特点而言;二称“布画;三称平面绘画;还有一种说法是用彩缎装裱的宗教美术品。根据它的特点和功能作用,“卷轴画”较为确切。

  最初的唐卡起源于何时,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从唐卡的形式和功能来看,它和藏民族祖先的游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崇尚佛教的雪域先民的游牧生活中除颂念六字真言外,还需要有一种随时可以供奉身、语、意的圣物来赞颂佛陀,瞻仰佛陀,唐卡这种宗教艺术形式自然是最理想的载体。唐卡不仅仅便于收藏携带,更重要的是咫尺唐卡广阔无垠,能容三界诸佛为一堂,随时可以瞻仰、赞颂祈祷,保佑部落和家庭平安。流传至今的藏族传统婚嫁迎娶仪式中迎亲队伍前面悬挂唐卡以求吉祥,望果节庆丰收转地边时前面唐卡引路感谢神灵保佑,在野外演出藏戏时悬挂唐东杰布唐卡于场中以示崇拜。很多地方祭山神,观风水,修房造屋时悬挂唐卡进行祈祷等,从这些民间习俗来看,唐卡这一宗教艺术形式的形式和应用是与藏族先民游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随着历史的推移和藏传佛教的兴盛,这种艺术形式也随之兴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完善,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具有浓郁的藏民族特色的完美的唐卡艺术。

  唐卡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一幅唐卡的绘制过程是一次积累善业功德和对佛法崇拜的行为。如你或你家里需要供奉一幅唐卡,首先要请活佛占卦,活佛根据你的生辰八字卦出你应供奉的佛,菩萨或本尊作为你的主尊            以及天界地界应供奉的其他佛、菩萨。你根据活佛所卦出的内容请画师为你绘制,画师在绘制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仪轨要求进行。在过去,绘制唐卡除要求僧人或俗人画师对绘画技法,画理纯熟外,还要进行各种宗教仪式、颂念经文,奉献供品或发放布施,上师还通过观修祈请神灵——智慧之神文殊菩萨进入画师的躯体之后,才能进行绘制。如果画的是密宗本尊或护法神,还要根据所画的本尊或护法神进行入密仪式、观修等。对画师的衣食住行也有严格要求:在绘制期间严禁吃肉、饮酒、吃葱蒜、近女色;并要进行沐浴洁身等。还对画师的个人素质品行有很严格的要求,尔后进行精心绘制。具体绘制唐卡的过程是这样的:根据画面大小,将白布用绳子绷在特制的木框上,涂上一层胶水,于后用胶水和粘土混合成糊状涂在布的两面。待干后,一边用布头沾水涂在布面,一边用光滑的卵石进行打磨,经反复打磨后,布面平整光滑,干后就可以起稿。起稿时必须严格依据画佛像的尺度,藏语称“提康”,意思是线房”。任何佛像或座或立都有相应的造像尺度,如果不按尺度,就不能成其为佛像,也不能开光。起稿一般用烧制的柳木炭条,完成后用淡墨线勾画定稿,然后就着色、分染、勾色线,最后描金。绘制完后请高僧活佛进行装藏,即在佛像的额、下巴、颈等背面写上“翁”、“啊”、“吽”藏文或梵文明咒,并用各种彩缎进行装裱,藏语称“故夏”,然后送寺庙内请众增颂经进行开光仪式,使本尊或佛、菩萨附于画上,唐卡才算有灵气,才能成为圣物,一幅唐卡才算完成。另外由寺庙僧人画师奉命绘制的唐卡,施主为病人康复或为家里去世的人进行宗教仪式献给寺庙的唐卡也很多,有的著名寺庙还收藏有皇帝御赐的唐卡,这样日积月累,寺庙就成为唐卡艺术博物馆。

  绘画唐卡藏语称“止唐”,一般是在布上画的,也有在绢上画的,用颜色区别的有彩色唐卡,有黑底描金的黑唐卡,朱砂底描金的红唐卡,有金底上用朱砂描绘的金唐卡等。用材料区别的有各种绸缎剪贴的堆秀唐卡,织锦唐卡,缂丝唐卡,刺绣唐卡,甚至还有用珍珠串缀而成的唐卡,此外还有在皮革上绘制的唐卡等。
唐卡的内容很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一、佛、菩萨类;二、佛传或佛本生故事;三、密宗本尊各神;四、观音度母类;五、护法神、明王类;六、上师高僧、大成就者类;七、藏族历史及历史人物类;八、坛城佛塔类;还有其它如宇宙日月天体运行图、香巴拉图、须弥山图、生死轮回图等。

  唐卡中众多的佛、菩萨、观音度母、护法神等的形象是依据什么绘制的呢?藏民族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分为五类,称五明。五明又分为大五明、小五明。大五明包括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和内明。工巧明是指工艺学,根据佛陀身、语、意三者不同的工巧技能形成三种不同的类别。身是指佛的具体形象,身之工巧主要是造像。如佛陀画像,菩萨像及塑、刻、雕、铸等;语是指佛的教诲,语的工巧包括佛经的释读,颂唱,刻制经文等;意的工巧包括对佛的感受、理解、意念,包括造佛塔等。身之工巧是根据佛陀所现的三身又分为三类,即法身、受用身,变化身进行绘制。唐卡是信徒崇拜的象征物,信徒通过对唐卡佛像的崇拜取得善业功德,因此,只有将佛、菩萨等的形象按照佛经规定的尺寸、比例准确地绘制出来,才会合乎要求。这也是绘制唐卡画最重要的事项,因而也就有了绘制佛、菩萨像的标准:《佛说造像量度经》、《圣像绘塑法知识源泉》、《身、语、意量度注疏花蔓》等大量有关造像比例论著对造像进行严格规范。为了佛、菩萨的形象塑造完美,还要求按佛经中记载的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作为依据来绘制,这样佛、菩萨形象就更加完美无缺。

  藏传佛教是以师徒传承形式进行传承,佛像唐卡绘画也是以师徒传承的形式延续的。由于藏区地域广阔地理位置的差异及周边文化交流的影响,形成了藏传绘画的不同流派:以西藏山南勉唐地方勉拉顿珠嘉措为首的勉拉顿珠画派;以艺术家朱古南喀扎西为代表的噶玛噶画派(噶尔画派);后藏艺术家群英嘉措自行创立的新勉唐画派;庆则钦姆为首的庆鲁画派;朱古歧乌的歧乌画派;康区德格地区祖拉却吉朗娃为首的德格画派等都是藏区绘画史上著名的画派。这些画派在绘画风格方面来讲,后藏的画风因地域关系,受印度、尼泊尔文化影响,在造型、布局、施色等方面明显带有这种文化的痕迹,如阿里古格遗址、托林寺、江孜白居寺,扎什伦布寺均可以看到这类壁画和唐卡。在康巴地区因地理位置特殊,画风受内地汉式绘画的影响较大,从设色到山水皴法,云彩花卉分染法到山石树木的造型,线条勾勒等把汉武工笔画技法引用揉进唐卡技法中,这类唐卡壁画在康区的一些寺庙里面可以看到。除地域影响外,在土蕃时期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入藏后,二位公主带进藏区的尼泊尔文化和汉族文化艺术对藏族本土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唐卡中纯粹的尼泊尔风格和纯粹的汉式画风都已不存在。因为它们都已融入藏传唐卡艺术中了。

  藏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藏族人为了绘制一幅唐卡供奉,可以倾其所有,因而唐卡绘制材料也十分讲究。绘制唐卡的颜料为矿物、植物颜料和纯金纯银加工制成。更有甚者用各类珠宝研磨绘制。用这些颜料绘制的唐卡经历几百上千年后,画面仍金壁辉煌,灿烂如新。特别是前金的应用可以说是唐卡的绝技,金经过磨制加工后使用,除可以用金描出各种丰富的线条、图案纹样外,金本身的成色可以分十多种色相,可以用宝石在涂金的画面上磨出很多种层次。这些技法在其它画种中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在瞻仰时见到的唐卡经千年的烟薰火燎。画面模糊,但用金绘出来的部分仍是闪闪夺目,原因也在于此。

  当我们瞻仰唐卡时,如何去辨认唐卡所绘的佛、菩萨呢?因为唐卡里各类佛、菩萨、明王护法、佛母上师等形象非常多,而且有的佛具有多种变化身呈现,十分复杂,加之藏传佛教各教派供奉的佛、菩萨形象亦有差异,所以辨认完是非常困难的。通常我们先以佛的两种变化身来区别,即真实身(自性身)和忿怒身(教会轮身)。真实身也称之为寂静相。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慈目善眉,四肢正常完美,表情平静的佛、菩萨形象,如:穿袈裟的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强巴佛、大日如来,不动如来、宝生如来、无量光如大、不空成就加来,无量寿佛,八大药师佛等,这些佛根据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绘制,个个面如满月,体态端庄,肩头圆满,体分上下匀称等,顶成肉髻,斜披袈裟或着天衣,庄严地坐在莲台上,接受世人的祈祷。忿怒身的形象就是佛在镇伏魔障时显现的三头六臂、青面獠牙的恐怖形象,画师们根据佛经的记载把这类形象刻画得怒目奋张,血盆大口,身上挂着人头串,骨饰,蛇等,手里拿着冒血的人心,配上背后的熊熊烈焰,十分凶悍恐怖。这就是通称的忿怒相,如大威德怖畏金刚,金刚手、大黑天、六臂怙主、马头明王、阎魔敌等。还有一种善怒皆有的形象,通称为寂忿相,如本尊神上乐金刚,喜金刚,时论金刚等。唐卡中千手千眼观音,四臂观音较好辨认,二十一度母通常以白度母 绿度母为代表、白度母身白色,双手和双脚各生一眼,面部有三眼,头带鲜花五佛冠,身穿天衣,佩带璎珞,双腿坐莲台上、左手持一曲颈莲花,右手掌心向外、表示接受人们的求助。绿度母身绿色,左手拿一朵莲花,左腿单盘,左腿向下舒展,脚踏在一朵莲花上。二十一度母身色都不一样,有金色、兰色、红色等。据说二十一度母是从观音菩萨的眼睛中变化来的,千手千眼观音,四臂观音及二十一度母也是属寂静相,这些观音和度母的形象被画师描绘成体态优美,婀娜多姿,妩媚动人、含情脉脉的女性形象,使人觉得她们真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菩萨,能救众生于水火。唐卡中常见的十六罗汉,大成就者及历代藏王,上师高僧等形象基本是按人的形象特点绘制的。因此比较好认,唐卡中神佛的形象还可以根据肉身的颜色、服饰、坐姿、手印、标识等来区别,当然这还得具备一定的佛学基础知识才能正确地认识。
唐卡的内容还有坛城图、四大洲及风火水图、须弥山图、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香巴拉图及根据四部医典绘制的医方明类图、期巴霍图等。理解这些唐卡的深刻内涵,没有深厚的佛学功底是无法看懂的。唐卡的用途虽然是用于观修、礼佛、积善祈愿。但作为一种宗教艺术品,我们可以从唐卡多变的构图形式,丰富而艳丽的色彩和优美无比的造型中领略到这种艺术形式的无限美感和魅力以及藏民族历代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虔诚的敬业精神,同时也可以享受我们祖先给人类留下的艺苑奇葩——唐卡艺术的神韵。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