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不少人选择拿起相机,记录身边点点滴滴的变化。目前,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名单中,东莞市占了49席,而在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名单中,东莞更是有134人名列其中。但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尽管拥有如此好的群众摄影基础,东莞摄影器材专业市场等相关产业却一直得不到发展。
现状??
摄影艺术风生水起相关产业却遭冷落
摄影在长安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浓郁的社会氛围,特别是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在长安成功举办以来,在各级摄影家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长安的摄影创作水平和摄影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去年,在中华第一商街———北京王府井大街举办“长安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摄影大展备受好评。目前,长安全镇有国家级摄影协会会员9人,省级会员22人,市级会员34人,在市级以上摄影比赛获奖超过200次,长安摄影家还荣获了2009年平遥第九届国际摄影大展的优秀摄影师大奖和社会生活类优秀摄影师奖,这既是对长安摄影水平的认可,也是对长安摄影文化发展的肯定。
在当前的东莞,与长安一样,摄影艺术在各镇街正日渐绽放它独特的魅力。
在政府机关上班的王小姐最近迷上了摄影,思来想去,决定买部入门级单反相机D90,咨询了多人后,她远赴香港以8000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下了心仪的相机,然而回到东莞一问才知道,在东莞一家专业卖相机的销售商,该相机的行货价格也不过7500元,“也不知香港买的好在哪,就是觉得在东莞买的不好。”王小姐的话道出了不少东莞摄影爱好者的心思。
近年来,东莞的影友成几何倍数激增,每每有大型活动,现场总能见到影友们端着长枪短炮,出没于各个角落。然而摄影爱好者人数的蓬勃发展,并没能带动摄影产业的发展,在东莞,售卖数码相机的商家多分散在各大商场,或是隐匿于电脑城这样的地方,并不像广州那样,摄影器材城比比皆是,广州市海印桥、天河的摄影器材城每天都是人头攒动,一名网名为“梁山伯”的影友略带夸张地说:“东莞的影友95%都去广州大沙头购买器材。”
然而,事实上,东莞目前摄影器材销售商已基本能满足影友的需求,广州人张智明很早就看中了东莞的摄影市场,2002年4月,她在体育路天源数码城二楼开设了第一家明汛数码店,那时候买的和卖的基本都是小数码相机,用户人群基本是较早富裕起来的家庭用户,2004年后单反机渐渐多了。起初的几年,数码产品利润都相当丰厚,而后数码产品竞争日渐激烈,各商家渐渐以数量取胜。七八年间,她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已有7间店面,分布在城区和虎门、长安,店里的产品也都与时俱进,新产品上市后基本能在各个店里寻得踪影。即便如此,东莞影友依然不喜欢在东莞本地购买相机,他们宁可花上一笔路费,奔向广州、香港等地。如“梁山伯”一般,东莞的影友喜欢去扎堆的摄影器材城挑挑拣拣,货比三家。
不过,张智明也承认,对于买家而言,货比三家很重要,买件衣服还会挑挑拣拣,何况动辄几万元的相机呢。由于没有成行成市的摄影器材城,东莞的影友想买相机第一时间还是会想起广州、深圳,“在那里,行货、水货都有,价格公道,基本有现货,还能货比三家。”
思考??
东莞能建立自己的摄影器材城吗?
东莞能建起自己的摄影器材城么?张智明一边期待着,一边给自己泼冷水。目前,在张智明看来,在东莞本地消费的还是多以小相机为主,以她的店为例,小数码相机与单反相机的销售比例达7:3,如果有了成规模的器材城,东莞及周边这么大的消费群体能带来销售量的上升。事实上,摄影发烧友在相机方面的投入相当可观。一名张姓影友称,只要世界上出了什么新款相机,东莞的影友都会第一时间去购进。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广州、深圳是成熟老牌的摄影器材市场,这一观念在影友脑中已经根深蒂固,想要改变这一观念并不容易;其次从区域市场上说,要再形成一个摄影器材市场,会有重复建设之嫌,如机场一般,有了广州机场、深圳机场,东莞就没有再建机场的必要了;再者,东莞各个镇街之间相对分散,加之公共交通并不发达也让器材城的出现有些困难,“有钱人都到开车到广州、深圳买去了。”
摄影器材销售在东莞不成规模,同样,从事售后服务的更是零零星星。很多人还不知道东莞有专业摄影器材维修点,跟买相机一样,不少影友当需要修相机时第一时间想起的还是广州,甚至快递到广州修。当然,这样的市场也会有人看中,与张智明一样,从事家电维修的姚春深选择了东莞市场。
2005年,他在雍华庭开了一家远光数码相机维修中心门店。该维修中心经理石照光向记者介绍,目前送修的相机多是小数码相机,单反相机送到维修中心的并不多。“有了问题,他们会将相机送到广州、深圳,甚至是珠海去修,这是固有的观念,认为东莞没地方修。”石照光如是分析。这也确实是东莞前些年相机维修市场的写照,在远光成立之初,因为技术问题,他们只能将相机送到广州维修。
在公司成立前后,远光派人到广州、深圳等地培训学习,待技术人员学成后返莞,2006年初维修中心就基本可以解决影友碰到的各种相机故障问题了,平时还能指导影友进行机身、镜头调试、清洗,处理简单的故障,“如今单反的维修量还不如前两年,因为好多影友已经会自己处理简单的问题,没必要到我们这来修理。”
2007年3月,远光数码相机维修中心还被东莞市摄影协会授权为“摄影爱好者相机指定维修点”。在石照光看来,其实在东莞维修相机更划算,省去路费、快递费不说,东莞市家电维修协会出台了相机维修的指导价,东莞的相机维修点一般都会依照这个指导价进行收费。算下来,同样的故障问题,在东莞维修相机可能只需要其他城市的三分之二的费用。即便如此,不少影友还是不愿意在东莞修,依然首选广州。没有成规模的市场总是很难吸引客户扎堆上门,而相机的返修率不高(相机销售量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也阻碍了这个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在广州、深圳先行占领了这个市场后,仅靠东莞一个城市很难形成较大规模的摄影器材销售、售后市场。
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胡克嘉认为,东莞摄影专业市场的缺失,与东莞人自身的消费习惯有关。由于毗邻广、深、港,东莞人购物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上述几个地方。再加上影友一般的经济水平都还不错,他们习惯了到周边的大城市大商场去消费。
“正由于此,东莞的商家对于摄影器材这种价格高的产品,一般不敢存太多货,更多的是接受预订,”胡克嘉说,殊不知,对于摄影者来说,面对着众多摄影器材仔细挑选和品评,也是乐趣之一。“没有丰富摄影器材的东莞自然被众多的影友忽视了。”
对于面临的这种困境,胡克嘉称,目前东莞市摄影家协会正着手开辟几方面的工作,借此进一步发展摄影相关产业。
首先是打造器材的交易平台,包括一手和二手的器材,为广大的摄影人员提供便利,并做大器材市场。其次是利用协会这个人才聚集的平台,为广大的摄影爱好者提供培训,讲座等服务。此外,协会还将积极结合各镇街主打产业,策划一些相关的旅游文化摄影项目。
展望??
器材市场潜力巨大成家电卖场掘金产品
“要做专做细市场才有发展前景。”对于这句话,从事IT行业的林先生一直相当认同,但是就目前东莞专业摄影器材市场来看,他却认为这句话并不适用。之所以这样认为,并不是空穴来风。
林先生是IT从业者,最初在一家IT公司负责销售管理工作,这家电脑公司在东莞开了几家门店,各店分别细化为销售组装电脑、专业摄影器材等。他告诉记者,当初公司这样细分来做销售,自然是看中了专业市场的前景。而不出一年时间,销售组装电脑的门店越做越大,生意红红火火,而专业摄影器材的门店位置虽好,生意却一天不如一天,最后不得不换成经营电脑及其它数码产品来代替。究其原因,林先生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莞没有一个专业的集中的销售市场,大多数摄影爱好者都去前往广州或是香港等去购买器材,没有在东莞本地购买的习惯。
其实,这不仅仅是个例。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不少人流量大的超市入口处或是附近,时不时会冒出一家专业摄影器材门店,而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又消失不见。走访东莞市场就可发现,除了一两家IT卖场有两三家专业摄影器材销售门店和家电卖场销售部分品牌的专业单反相机外,很难看到一个与东莞较大的摄影消费市场相匹配的销售市场。
从各大家电卖场的销售数据来看,在2009年,数码相机的销售同比都有近50%的增长,这一数据显示是可喜的,但在这一迅速的增长数据之中,绝大部分还是普通的卡片机的功劳。东莞苏宁数码事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数码相机同比销售超过50%的增长,但是从销售情况来看,仍是以普通的卡片机为主流,家庭消费以1000—1600元的卡片相机为主,随着数码相机的不断普及、价格的下降,普通卡片数码相机的拥有者越来越大众化。
当然,随着单反相机价格的下降、单反知识的普及,4000—500元左右的入门级的单反相机消费还是有所增加的。走访东莞几大主要卖场可以发现,数码市场单反相机成为相机市场的新宠儿,高清像素、光学变焦、手动调焦、炫彩滤镜等功能层出不穷,而这些单反相机的价位大都在4000—6000元之间。
“这一块市场潜力还很大,是未来的增长点。”东莞苏宁数码采购部负责人透露,很多单反厂商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推出了多款热门单反产品,不仅是操作方面,数码单反的价格也日趋亲民,这也是让更多人能够拥有单反的原因。但是不少卖场的负责人均称,目前单反相机的销售仍然停留在入门级上,不少真正的专业级的摄影爱好者,往往都是去广州或是香港等地购买专业器材。因此,相对于东莞庞大的消费市场来说,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这一块也成为今后卖场重点的掘金市场之一。
■访谈《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主编李树峰:东莞摄影产业多元化发展大有可为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年来,东莞的摄影文化迅猛发展,对摄影器材、户外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然而,东莞的摄影器材专业市场等相关产业却一直不见起色,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李树峰(以下简称“李”):东莞摄影行业这几年的发展非常迅猛。但摄影群体是近两年才形成并稳定下来,其中,业余摄影者占据着主体地位。东莞地处广州、深圳中间,交通十分便利,这使得众多的影友习惯于到广州和深圳购买摄影器材等相关产品。居身中间的东莞,一时间难以打造上规模的专业市场。
记:从目前东莞摄影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发展相关产业有哪些优势?
李:东莞目前已经拥有较好的群众摄影基础,投身摄影的人也在不断增加。据我了解,目前东莞在图片冲印等产业已有较好的发展。
事实上,随着摄影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摄影群体的不断壮大,参与图片收藏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东莞可以成立一个关于摄影产业的交易中心,将相关的优秀摄影作品进行分类和交易,比方说,将新闻类照片和装饰类的图片进行交易。通过交易中心,将摄影艺术与摄影产业捆绑起来,进行多元化运作,其前景将十分可观。
记:当前东莞要发展摄影相关产业,需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李:东莞之前搞商务摄影的人比较多,在活动方面,主要是靠举办一些摄影赛和摄影讲座来凝聚人气,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摄影者局限在自己的文化圈中,没有走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发展摄影。
近年来,东莞摄影界已经走出了单纯的摄影赛,生活类、文化类等专题摄影日渐兴起。比方说,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家将目光投向家乡、祠堂文化、企业发展等题材。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艺术与市场的联姻,从而获得双赢是东莞有关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市场,可以与摄影艺术实现良性互动,我认为,东莞市摄影协会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业机构,可以尝试在这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专题策划:南方日报记者方镇彬吴少敏
专题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方镇彬苏仕日吴少敏刘慕华李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