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刺绣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随着丝绸之路南路的开通;唐代随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进藏路过青海和弘化公主嫁给青海土谷浑王,中原丝绸源源涌入,人们开始刺绣装饰自己,美化生活,传递友谊,寄托感情,使得这种民间艺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代相传,不断发展.
青海的刺绣应用十分广泛,其品种丰富,花样繁多,纵观各种绣品,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实用类,主要有鞋、衣领、袜子、腰带、辫筒、枕头,这是刺绣的主体;二是观赏类,主要有钱褡、衣领、衣袖、荷包、口袋片等;三是礼仪类,主要有钱包、笔包、裤带、寿帐、挽联、字画等;四是宗教用品类,用刺绣塑造佛像和装饰寺庙殿堂。这只是从大的方面区分,实际上许多东西既是实用品,又是礼仪观赏品,很难严格区分。因为实用需要装饰,装饰起到了美观和耐用。
一、民族特色
民族性是青海民间刺绣的显著特点。青海刺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独特风格。一个民族由于语言、宗教信仰、节庆礼仪、文化娱乐、生活习俗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习惯爱好的一致性,在民间艺术,特别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刺绣中心必然反映出其特有的精神和意识。
藏族、蒙古族、土族由于信仰藏传佛教,他们的刺绣多反映吉祥八宝、狮象瑞云等宗教内容,而且相当一部分刺绣直接为宗教服务。
藏族刺绣吸收唐卡的构图手法,又学习汉族刺绣的技艺,绣品讲究观赏价值,追求浅浮雕和富丽唐皇的艺术效果。藏族刺绣装饰性极强,许多图案巧妙地组合成互相缠绕、互相纽套的协调布局,反映出团结友爱、互不分离的民族性格。
土族刺绣做工精细,针针见功底,线线出效果。绣品讲究整体关系,以盘绣为主体,以密集的绣法为基调,以大面积繁绣为特色,件件绣品舒展大气,光彩夺目,由于精工耗时,绣品经久耐用,土族刺绣应用十分广泛,民间刺绣非常活跃,时至今日,土族妇女从头到脚用刺绣装扮,看上去花枝招展,如仙女下凡一般。
回族、撒拉族刺绣讲究高雅、秀丽,针法精巧飘逸,绣品精美淡雅,并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少用动物图案,多以植物花卉为主。
青海汉族刺绣博采众长,既受中原刺绣影响,又借鉴少数民族构图色彩,还吸收宫庭刺绣的技艺,从构图、题材、色彩、绣法各方面刻意追求,全面发展,绣品朴实中见华丽。
二、地域特色
地域环境对刺绣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刺绣有苏绣、湘绣、蜀绣、广绣、京绣、瓯绣、顾绣、苗绣等,都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诞生,并形成独特的绣种。
青海民间刺绣虽不能与其它地区的专业绣种完全相类比,但由于高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形成异曲同工之美。青海刺绣的最大特点就是原始古朴,件件绣品似乎都体现着远古的印记。
就本省而言,由于地域辽阔,在刺绣上就反映出了地区的差异。草原牧民以夸张的造形,庄重的色彩,泼辣的笔触,强烈的对比,简练的构图,粗犷的线条,展现出豪放的草原气质。青海东部从事农业的各民族,不但刺绣种类繁多,应用广泛,而且讲究构图饱满,形象生动,浑厚朴实,色彩纯真,手法多样,并以做工精细而著称。
三、制做特色
民间刺绣渗透了无数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技艺高超的绣女,手中的针线犹如画家手中的笔墨丹青,可以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并能表达出绣女的个性,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
早期刺绣重在实用,直到纺织品出现之后,刺绣艺术才得到长足的发展,民间刺绣也就更加活跃起来,为了适应刺绣艺术的发展需要,各种刺绣针法应运而生,刺绣针法不断完善丰富,形成了刺绣艺术品类万千,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
青海民间刺绣的绣法比较多,按当地的叫法有平绣,盘绣、锁绣、网绣、拉绣、垛绣、辫绣、堆绣、剪贴绣、窝针绣等。其中盘绣、堆绣是土族、蒙古族、藏族最拿手、最具特色,最常用的绣法,在其它汉族地区很少见。由于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绣品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绣法的使用也千差万别,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民族情感与表现手法的统一。
四、艺术特色
多元化的构图。青海刺绣受民族和宗教的影响,在构图上用多种手法,主要有:严密的规整性,这种构图大都用固定的模式和严格的程序,用理想求全的手法,组合成规整稳定的图案,如佛像、传统图案、土族腰带等;写实饱满性,用具像的表现手法将图案纹样填绣件,有的几乎达到密不透风的程度,如钱褡、辫筒、袜底等;均衡对称性,一般指绝对对称性,多用于图案本身上下左右的对称,如辫筒、鞋袜、腰带等;夸张性,对所反映的内容从外形、神态上进行夸大、强调、突出,追求神似,这是一种原始的构图法,如一些枕顶、围肚的图案;装饰性,主要包括格律体构图(是以米字格、九宫格等几何形骨格为基础的构图)和平视体构图(画面成一平面,无远近透视,每一点都在视平线上,各种立体形象也作平面处理)两种,用这两种构图原理产生出变化万千的图案纹样,如腰带、辫筒、烟袋、衣袖等。青海刺绣中也多用纹样组合形式,包括单独纹样中的自由纹样、角偶纹样、几何纹样;连续式纹样中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纹样的重复排列,成为无限循环的图案。
艳丽的色彩。民间刺绣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色彩艳丽,青海刺锈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绣女们在用色上无拘无束,十分大胆,用彩线尽情抒发自己火辣辣的情感。在设色上,多用原色,很少用过渡色,因而色相明快,彩度纯厚,对比鲜明,色彩强烈。很多绣品在黑底色上直接用大红大绿绣成,出现高反差,强对比的效果。青海刺绣用的是细韧、明亮又富弹性的绣线,绣品艳丽,而有光泽,在这方面明显区别于云、贵、川民间刺绣。青藏高原色彩班澜的自然景观,赋予了绣女们编织构图时所流露出的自然美。
广泛的题材。青海民间刺绣所反映的内容包罗万象,百花齐放。从图案纹样上看,有八宝图案、吉祥如意、光圈云气,也有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案。一些传统题材如丹风朝阳、孔雀戏牡丹、白鹤吸太阳、鹿羔听钟响、猫卧竹底、兔吃百菜、老鼠拉葡萄、云雀探梅大量应用。还有一些绣品在造型和题材中保留着原始美术中龙、虎、凤等图腾印记。比较富有代表性的土族腰带,由于面积大,所反映的内容也就非常丰富,有太极图、云纹、莲花纹、石榴纹、孔雀牡丹、佛手、寿字神仙魁(盘长)、蝴蝶纹,而占主题的则是以太极图为核心的莲花纹样和以”?e”字纹为基础的连续图案纹样,土族称作”富贵不到头”。
一个民族的图案风格,能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历史。图案纹样的产生、发展和演变,都有迹可寻,有源可溯,是与各民族的生产、经济密切系的。从青海出土的属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大量彩陶中发现,象网纹、圆点网纹、波纹、涡纹锯齿纹、菱形纹、回纹、”米”字纹、”十”字纹、”?e”字纹等等,这些纹样在青海民间刺绣中应有尽有。试想,那些身居深山老林,广袤草原、穷乡僻壤,与世很少接触的绣女们,能如此完整地保存和应用着古老图案,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同时,也对进一步探讨青海历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由于青海民间刺绣远离现代文明,它对传统的继承是代代相传的直接传承方式,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而发展演变,它对探讨现代艺术观念与传统艺术观念中相同与相异的继承关系,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