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农民画家趣事

  户县农民画从1956年诞生以来,在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中遇到过许多生动的趣事,谱写了农民画成长的47年历程,这里仅搜集部分事例,以供大家了解农民画的成长。
  一、年轻媳妇背小伙
 1958年的秋天,户县文化馆在甘峪水库水利工地上举办了一期农民画创作训练班,训练班离县城几十里地,设在半山腰上的工棚里。就这恶劣的环境,也阻挡不住青年人学画的决心。在参加训练班的作者队伍中,大部分是年青人,他们来自户县各地。一天,下着毛毛细雨,一条河挡住了几个年青人,胆子大的人已经淌水过了河。河这边只剩下两人,一个25岁年青媳妇和一个15岁的小青年。小伙子人瘦个子小,难以过河,正在犯愁,急的想哭。这时那个年轻的媳妇开口了:“小兄弟,别急,姐我背你过河。”小伙子开始有些为难。年轻的媳妇说:“都男妇平等了还嫌怪吗?”说着就让小伙子拿上学习工具,把小伙子背在自己背上,一步一步小心地淌水过了河。后来这件事在训练班传为佳话。这个当时年青的媳妇就是现在著名的农民女画家李凤兰,那个小伙子就是著名的农民画家樊志华。
  二、报纸作媒人
 户县大王联庄宋厚成是户县早有名气的农民画家,可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他为婚姻大事犯了愁。原因是在那个年代,虽然他聪明好学,练就一身能画能写的本领,但由于出身地主家庭,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给这个高成分的人。就这样二十好几的大小子还一直没成家,急的全家人团团转。千里姻缘一线牵,宋成厚忽然收到一封来自陕南的信件。他很奇怪,“自己在汉中没有熟人,谁能寄信?”找开信后更是新奇。原是一个姑娘在陕西日报上看到宋厚成的作品后,产生了爱意,是来信求婚的,信中并寄来了照片,端庄的人儿,也打动了宋厚成的心。从此信来信往,婚事终成。他们现在已是祖孙三代的美满家庭。这真是美术联佳姻,报纸当媒人。
  三、二牛娶下好媳妇
 1984年的一天,户县招待所里正在召开全县农民画农作者代表大会,确实是会里会外非常热闹,因为这次会是由***户县县委和县政府组织和主持召开的,能参加会议的自然是户县农民画家队伍里能员上将。中午休息,从招待所外边进来几个人,其中有一个高个俊秀的姑娘。进门就问“参加会议的人中有没有一个叫‘屈二牛’的小伙子,”“这人怎么样?”大家一致称赞地回答“二牛是个手巧心灵的好小伙子,”但大家却也为二牛捏一把汗,因为他二条胳膊不一样长。当他们见面以后,二牛也不避短,他的心灵手巧已打动了姑娘的心。加之二牛这憨厚诚实的表情,更引人喜爱。就这样的好小伙也有人嫌他是残疾人,坏了几次亲事。偏偏就有这个姑娘不嫌二牛残。有情人终成眷属,姑娘冲破世俗,和二牛结为美满婚姻,而且成为二牛的助手,人们都称赞“二牛娶了个好媳妇”。
  四、干馍旦就了画家命
 人称“画乡怪杰”的王京龙,这个人的思路就是和别人不一样。1993年7月份,他和画家雒志俭、魏鹏朋一行三人应邀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展览和访问表演。当他们乘机到达美国以后,在出机场检查行李时,检查人员把王京龙带的一个袋子挡住了,不让过关。打开一看,原来是一袋子“油炸干馍旦”,美国人不知这是啥东西。这时魏鹏朋上前解释,就亲自示范吃了一块,说明是为了“换水土”带的食物,美国人听懂了以后才放了行。就这误了不少时间,开始大家抱怨王京龙不该把这“土食品”带到国外来,惹来不少麻烦。可王京龙不以为然地开玩笑说:“谁嫌土气,以后肚子饥了不准吃。”说也奇怪,国外的饭就是不合中国农民的口味,开始几天就把他们饿的受不了。多亏王京龙带的这袋子“干馍旦”,就了他们的命,没几天这就被他们分着吃的一干二净。说实话这次出国访问的成功,的确还有这袋子“油炸干馍旦”的一份功劳。
  五、爷儿孙仨
 1984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一个孝顺的儿子正在认真的为年迈的老父亲洗背洗脚。闷热的天气热的他汗流浃背,十分难受,这时他的小儿子拿了一条毛巾跑来为爸爸擦脊背。这个生动的场面打动了农民画家刘知贵的心。上行下孝,尊老爱幼真是一个表现中华美德的好场面。正巧一个老母鸡叼了一个小虫子喂小鸡,那活泼的场面真是动人。一张构思很快在刘知贵的脑海里形成。经过几番修改,一张生动的“爷儿孙仨”作品问世了。这幅画确实成功了,多次在全国和省市展览中获奖,并在报纸刊物上发表。说实话刘知贵这幅画是在画自己,所以生动。
  六、洋女人赠送礼物
 1985年秋,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忙活了几十天的户县农民画家雒志俭长长出了一口气,为墨尔本画的壁画总算成功了,可以放松一下子了。当他和同伙准备坐车时,突然从不知那里跑过一个年轻的洋女人,硬是把雒志俭拉着跑到一边。雒志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名其妙。正当还没定下神,弄明白啥事时,这个女人解开上衣胸口钮扣,这事把雒志俭闹的更难看。正在难为时,不料这个洋女人从胸前拿出一个圆石头,上边画着不少符号和图案。她把石头送到雒志俭手里用简单的中国话说:“你为我们画了这么好的壁画,我把这块神石赠送给您,保佑你幸福如意、健康快乐”,雒志俭这才恍然大悟,乐意地收下了这件礼品。
  七、看河灯不慎落水
 放河灯,好热闹,人山人海,祈求幸福。忽然有人落水了,当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她从河里拉上来,人已成了落汤鸡,混身湿透了。正月里的冷水冻的她全身打颤。大家认出来了,她就是远近有名的巧手,岁已中年的渭丰乡祁北农民女画家尚玉卓。她是跑了几里路,来看放河灯,正是因为太认真,太专心,边看边画,不慎失脚落入水中,太感动人心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放河灯》这幅农民画佳作1994年问世了,而且在北京、西安等地展出,并获得好评。
  八、婆媳情
 2002年秋,年过六旬的北河头村女画家高玉莲为了把金秋的丰收景象画下来,爬上二楼顶。她边看边画,太专心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玉米串子吸引着她。她光顾着画画,马虎了脚下,不料从楼顶上摔了下来,腿骨折了。儿媳妇心痛的忙前忙后,帮婆母治疗。都这样了,高玉莲还拿着她的小本子,边养病边画画。儿媳妇问:“妈,你这是为啥来?”高玉莲答:“画画是妈的爱好,由不得人呀。”快到百天,骨折将愈,县上通知高玉莲参加农民画培训班。家里人劝她不要上县她硬要上县,儿媳妇懂得妈的心思蹬上三轮车,把婆母送到县城,并安排儿子上县照看奶奶。这样生动的事例在户县农民画作者队伍里很多的。
  九、不会谈恋爱的人
 著名农民画家李克民画的好,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市展览中获奖并发表,作品《高原打井》还被国家邮电部出版成纪念邮票。可谁知道技艺这么好的画家不会谈恋爱。
1964年李克民年已20岁,小伙子诚实勤劳,不光画一手好画,还被选为生产队的记工员。他村里有一个姑娘看上了他,但一直没有机会倾吐爱情。正巧有一天,李克民刚下工回村,这个姑娘把李克民叫到她家,一进门就闭上门羞红着脸,说:“克民哥,今天我妈没在家……”,李克民一听这话楞住了,二话没说,羞红着脸,扭头出门跑掉了。……这庄美满姻缘也泡汤了。
  十、赤子爱国情
 户县农民画家刘知贵,1977年7月份应国外邀请出访澳大利亚,他随代表团在国外举办展览和绘画表演活动,并访问了澳大利亚的艺术家,进行了成功的交流活动。临近回国的时间将到了,一位澳大利亚的官员对刘知贵说:“刘先生,你的技艺是超群的,我愿意把你留在我们国家,如果你同意的话,一切手续由我们来办……。”刘知贵虽对这个官员的诚心表示感谢,但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回到祖国是我的愿望,我决心回国。”在代表团长的帮助下,终于说服了这个澳大利亚官员,顺利地回到了祖国。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