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末年,朝纲不振,灾荒不断,民不聊生,义兵四起,元朝统治日趋衰败。
在这兵荒马乱之年,泗州有一朱姓夫妇拖儿带女,肩挑箩筐迁往濠州(今凤阳县),女主人陈氏身怀六甲,临生到月,步履艰难。这日,朱家老小来到抹山(当时属濠州界内,今属明光市,离明光城约5华里),见山脚下有座二郎庙,夫妇决定暂在这里落脚。
当天夜里,朱家主妇陈氏渐觉肚子阵阵疼痛,一家人抱柴的抱柴,烧火的烧火,整被褥的整被褥,一齐忙碌起来。随着”呱哇,呱哇!”一阵啼哭,朱家又一生命诞生了。听哭声是个男孩,可朱家穷得”叮当”响,多条生命多张嘴,两个老的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哥哥姐姐们高兴地跑里跑外,忙得热火朝天。
就在朱家小生命降世时,红光满屋,冲过门窗映红了半边天,附近村里的人见到这情景都惊叫:”失火了,快救火呀!”一时间村邻四起,拿盆的拿盆,担桶的担桶,向二郎庙奔去。可是人们跑到二朗庙,只见庙里庙外安然无事,没有一点失火的迹象。人们再抬头看看天空,天空依然红彤彤光亮如白昼,在场之人无不感到神奇。人群中有一长者,对天象略知一点皮毛,他听到婴儿的哭声,脑中一闪自语道:”难道有大贵人降生?”于是跑所庙中要一睹这大贵人尊容。可是当主人把婴儿抱起,他看到眼前的婴儿,黑如炭,瘦如猫,长脸、翘腭,又看到这家是一个讨饭人家,心想:这家这孩子哪能和”大贵”扯到一起呢?摇头叹气离去了。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婴儿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倒元建明的明太祖朱元璋。他也没有看出这满天红光乃是玉帝派人送一朝天子降生时挑的天灯所发出的光芒。
就在朱元璋降生时,离抹山千里之遥的浙江青田有一隐士就看出当时的天象。这是位隐居石门的进士,他读千书,晓万卷,上懂天文识天象,下知地理识风水。此人也就是日后大明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辅佐大臣刘伯温。当时他和几个朋友在西湖赏月,忽见西北方的天空红光普照,同游者都非常惊异刘伯温见此天象道:”淮楚地方有天子降生也。日后我定当全力辅之。”此话像风一样很快传开了,而且越传越神。后来元朝皇帝惶惶不安,以至发生了”三洗凤阳,七洗濠梁”多少孕妇和孩童惨遭杀戮的悲惨故事,那是另说。
再说当时抹山脚下有一小镇,叫太平集。在那天灾不断,兵祸连年的时代,人口并不稠密,人们依山而居,傍水而渔,虽远离城池,却也是山明水秀,朝闻鸡鸣、暮听渔歌的好地方。集上有几户李姓人家,其中一户李贞,30岁才娶妻,妻名朱佛女,是朱元璋的二姐,婚后生子李文忠,长成后随其舅朱元璋驰骋疆场。朱元璋建明朝后封李天忠为武靖王。一年武靖王回乡省亲,见太平集今非昔比,人口稠密,市井繁荣,已颇具规模。李姓家族也从几户发展到几十户。李文忠十分高兴,返京后上书皇帝请求替太平集赐名。朱元璋接到外甥上书,龙颜大悦,一时想起其出生时,二郎庙红光照耀,光明如白昼的一段传说,提笔挥毫欣然作诗一者:”衔山抱水景物菁,凤枝龙脉九州屏,春风萧夜化铁马,明光钦赐宝地名。”
从此,太平集改名为”明光”,且一直沿用至今。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