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农民画

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现代农民则有在纸面上绘制乡土气息很浓的绘画作品,自五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陕西户县、安塞、江苏邳县、六合,上海金山等地的农民画乡。
漯河市舞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和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舞阳文化底蕴深厚,艺术繁荣,孕育了一大批享有
盛誉的农民画作家。这里的农民画以独特的风格蜚声海内外,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舞阳农民画在经历了10年左右的低潮后,当地一些画界的领军人物开始重新思考农民画的出路。5月15日,舞阳农民画院院长连瑞卿牵头,召集当地数十名农民画作者,组成创作骨干培训班每月定期进行培训。同时,受邀前来的还有舞阳农民画的创始人张耀先、王文浩等老前辈,为后来者讲述并描绘了该画种的起源、发展历程及今后发展方向和蓝图。从中,我们或许会更加清晰地认识舞阳农民画这一极富地域特色的艺术奇葩。
壁画中脱颖而出
舞阳农民画产生于1958年狂热的“大跃进”时代。为配合当时的生产运动,全国上下兴起壁画热潮,“人人做诗人,个个当画家”的口号风靡一时。当时的农民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画笔,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用最简单的图案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当时的绘画作品普遍存在着乌托邦式的狂想和政治功利主义的痕迹,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和力量。在创作形式上,多用漫画式的夸张表现手法。由于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运动,许多美术工作者乐此不疲,“诗画满墙”是最好的证明。
进入上个世纪60年代,一些特别优秀的美术工作者脱颖而出,他们把以墙壁为载体的壁画,转变成以纸张为依托的艺术形式,农民画这一新的艺术形态开始萌芽、生长。绘画题材也由“大丰收”向表现农村现实生活过渡,如摘棉花、打井等。由于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农民,“农民画”的叫法也就由此而来,寓意为“农民画的画儿”——画风淳朴,带有泥土的芬芳。
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农民画亦不例外。这个时期,农民画作者为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开始向专业绘画靠拢,画法上多为钩线平涂。但由于农民自身的美术功底不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对作品的鉴赏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种种客观因素导致舞阳农民画在艺术定位上误入歧途,彷徨、迷茫成了当时农民画状态的写照。不仅是舞阳,农民画成就最高的户县,也在遭受着同样的煎熬和困苦。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上海金山农民画在当地文化馆馆长的带领下,率先向传统的民间艺术回归。他们借鉴民间艺术传统,描绘现代生活的成功经验,使农民画在变异中再次升华,突出民间绘画的艺术性,成为中国农民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此后,包括舞阳在内的全国各地画乡纷纷效仿金山经验,开掘本地的民间艺术沃土,培育出各具特色的农民画创作群体,作品面貌异彩纷呈。舞阳农民画的地域特色开始凸显出来,诸如拙朴童稚的构图形式,高亢激越的色彩效果,亲切感人的生活内容……让欣赏者无不为之赞叹。
硕果挂枝头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舞阳农民画逐步趋向成熟。这一时期,农民画充分发掘了乡土气息和人的原初性质朴、天真和生命力,承袭了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基因,同时又吸收现代绘画的一些技巧——“现代民间绘画”的正规叫法也由此而来。

1987年9月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舞阳农民画作者武天举等人创作的《东河湾·西河湾》、《柿乡》、《左邻右舍》、《瑞阳》、《五月人倍忙》、《六月六》6幅作品入选该届艺术节美术展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展览》展出,不禁让美术界的人士眼前一亮,受到许多专家的高度称赞。艺术节闭幕后,这6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借着第一届中国艺术节的东风,舞阳农民画乘风破浪,迅速扬帆,农民画创作队伍不断壮大,优秀作品问世。仿佛一夜之间,舞阳农民画犹如一棵吸收了充足水分和阳光的幼苗,开始次第绽放。1988年2月,舞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同年9月,河南省第一所农民画院“舞阳农民画院”成立,武天举任农民画院第一任院长。同时,选送100幅农民画作品参加1988年9月第一届河南艺术节画展。1990年8月,武天举的新创作品《场边》、《老夫老妻》获入选奖。同年10月,在河南省第二届艺术节中,《场边》、《老夫老妻》均获展览二等奖。1993年9月,舞阳农民画20幅作品参加上海金山“全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交流展”。

随后,舞阳农民画不但参加国内重大美术展览活动获各种奖项,还远赴香港、乌拉圭、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展,获得极大成功。1998年12月5日,中央电视台七套“农村文化巡礼”节目组专程对舞阳农民画院进行采访报道。舞阳县文化馆也经常组织农民画作者举行作品分析研讨会,使队伍不断壮大,新作不断涌现。截止到2000年舞阳农民画有29位作者,596幅作品分别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或被选送国外展出,其中《左邻右舍》、《东河湾·西河湾》、《果熟时节》被评为一、二、三等奖,并被国家、省、市等各级相关机构收藏。

农民画的艺术成就

在谈到舞阳农民画的巨大成就时,我们有必要走近农民画作者武天举和他饱受赞誉的作品《东河湾·西河湾》。

已届不惑之年的武天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喜欢绘画的他在高中毕业后开始参加舞阳县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培训班,一有机会就去看一些美术作品展览,并试着搞一些美术创作。在绘画上很有天赋的他,初出茅庐,作品就受到文化馆辅导老师的青睐,初创的10多幅作品都被送到省里参加美术作品展览。这无形中更加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不断把自己在农村看到的、接触到的、有特点的一些人和事在绘画中表现出来,《东河湾·西河湾》便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澧河蜿蜒曲折,从武天举生活的小村庄流过。每到夏夜,附近村里的男孩儿都喜欢结伴到河里洗澡,享受夏日清凉,女孩儿也不例外,寻找另一片属于女性的空间。由此,20多岁的武天举萌发了要用绘画语言表现出这种农民风俗的想法。到底如何勾勒、如何搭配色彩才合理?武天举颇费了一番脑筋。最后,他和另一名农民画作者黄爱君(女)大胆着色和构图。为让这两种意境在同一幅作品中体现,武天举在两个河湾中间用黑色进行隔离,体现无限空间。在黑色的“隔离带”内,刚洗完澡的一些人躺在岸边休息,或正在穿衣,不远处则是同伴的衣服、拖鞋等。为真正表现男性的阳刚美和女性的阴柔美,在男性洗澡的东河湾,作者底色运用代表热情的红色暖色调,女性洗澡的区域则以蓝色所代表的冷色调为主。

这幅作品发掘了乡土气息和人的原初性质朴、天真和生命力,承袭了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如剪纸、刺绣、泥塑、壁画等基因,同时又突破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不拘泥于固有的创作模式,题材新颖、用绘画表现时空感,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是一个必然。

《东河湾·西河湾》代表了当时舞阳农民画的最高成就。而《山妞》、《赶集》等作品也充分体现了舞阳农民画的另一种创作风格——吸收现代装饰画的手法,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意象造型不受具体对象的限制,但给人的整体效果又比较协调。《山妞》中,三个穿着或黄或红的纯色休闲短袖衫,一手挽着盛有饭菜的竹篮,一手提着水罐儿,送饭给正在地里收割庄稼的长辈们。为充分表现画面的时令,作者在创作时,特意让天空中飞翔的几只小鸟嘴衔金黄的麦穗,女娃们脚下的麦穗也是如此。而在传统的绘画创作中,很难见到“鸟衔麦穗”的描绘。而《赶集》中,读者竟然能看到辣椒内的辣椒籽,这也说明舞阳农民画敢于大胆创新,讲究“神似”,高度概括和夸张。

沉寂后的奋飞

舞阳农民画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发展到高潮。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在财力上的支持比较薄弱,大部分农民画作者靠创作已不能维持生计。为此,他们纷纷离开这一创作舞台,弃画经商或一心扑在田地上,连最有创作天分的武天举也不例外。从舞阳农民画院出来后,他在舞阳县城北街开了一家美工装饰部,为单位或个人制作宣传条幅、宣传板等。而在他仅有的10多平方米的凌乱小店铺里,除了一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机外,最显眼的莫过于墙壁上那幅自己创作的《老夫老妻》的农民画了。在内心深处,农民画永远都是他的最爱。

舞阳农民画创作队伍的一度消减,让这一画种变得暗淡无光。2004年,舞阳农民画被确定为首批“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之一,这无疑给农民画注入了生机。

在5月15日举行的“舞阳农民画”创作骨干培训班开班典礼上,舞阳农民画创始人、原舞阳县文化馆馆长王文浩等各方面的专家探讨后一致认为,“现代”和“民间”是现代民间绘画(“农民画”的正规名称)的两个支点。因此,舞阳农民画要想继续生存、发展下去,既要把根基牢牢地扎在民间美术传统上,又要努力汲取现代艺术营养,并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描绘现代生活,宣泄纯真质朴的主观情感,完善与发展既新型又现代、既民族又民间的艺术个性。

目前,漯河市、舞阳县文化部门都给予了舞阳农民画大力支持,一些农民作者纷纷回归,当地美术界的一些专家也纷纷向现代民间绘画的艺术观念靠拢,这些都为舞阳农民画的发扬光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