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刻的历史很久远,仅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明清以来的竹木牙角玉石等各色材料制作的小型工艺雕刻,有着清新活泼的气息。其中尤以竹雕艺术成就最高。自明正、嘉间嘉定朱鹤开创竹雕艺术以来,竹根雕刻一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竹刻名手多能为之,但到清中叶之后,竹根雕刻制者日稀,逐渐衰落。
竹雕品主要使用竹茎与竹根部位从事雕刻。竹茎即竹干,圆而中空,适宜制作笔筒、臂搁、香筒等器物,技法多为阴刻、浮雕、皮雕与透雕。如需琢制立体的人物、动物、山水小景或水丞、杯、盒一类的器皿,就必须使用节密内厚的竹根为材。作为雕刻的材料,竹根纹理纠结,硌岢不平,因此在造型上必须因质顺形,类物刻象,巧妙地利用根材天然的形态、文理、疤节甚至瑕疵。在创作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丰富的竹人眼里,每一块根材都与某种自然之物有相似之处,只要平日遇物留心,时时存想,自然能比拟生动而致枉费刀凿。古人对利用竹根天然形态,有很多独到的创造,如以削去根节圆斑状蛙背花纹、狮首卷鬃或罗汉袈裟,假虫蚀伤疤为木瘿树穴、山石洞孔,借竹丝痕迹拟牛马鬃毛或头顶发痕。
明朝朱鹤开创的嘉定派竹刻是以深刻擅名的,这种深刻显然不是后来所谓阴文深刻这种平面雕刻,而是指包括圆雕、透雕、高浮雕在内的立体雕刻。嘉定派竹刻在清代周芷岩以前诸家,都是立体雕刻的高手,这一点也说明竹根圆雕实为朱氏家法。朱鹤的作品传世绝少,目前差可视为真迹的仅有南京博物院所藏松鹤笔筒。与以后之笔筒大率利用竹茎不同,这件中国竹刻史上的重器系采用天然生成的老竹根琢制。从文献记载来看,朱鹤的作品有“簪、匜”、“竹罂”、“儒冠”、“玩器”、“笔筒”,并无明确可指为竹茎雕刻的诗筒、香筒、臂搁诸器,竹茎雕刻作品大概到朱缨时才明显增多。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