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渐去的皮影文化

民间文化遗产存在于人们的生活起居中,是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而包括年画、木偶、皮影等在内的巴蜀民间文化,是长江上游历史最为久远、品类最为齐全、形态最为丰富的一支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但岁月流逝,众多罕见独特的民俗技艺和民间文艺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日渐式微。

民间文化的未来在哪里?

四川大学江玉祥教授:皮影是农耕文化的产物,由于文化断层的出现和外来文化的进入,在现代,传统的皮影戏几乎散失了观众群。乐观点说,要让人们喜欢上皮影大约还需要20年左右。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侯光教授:民间文化涉及面广,既有物质形态,也有非物质形态,涉及各民族生活的各个角落,它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人士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一浩大工程。

最近,一位年届七旬的老雕塑家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坐在了一起,筹划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皮影博物馆。这位老雕塑家就是曾经主持创作著名雕塑《收租院》,至今已收藏了4万多件皮影的成都人赵树同,他希望即将消失的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不仅能得到抢救,还能够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抢救

皮影艺术博物馆成立于去年9月,馆主赵洪——赵树同先生的儿子——告诉记者,目的就是要抢救和保存好皮影。

博物馆收藏的皮影涵盖了唐山皮影、陕西皮影、四川皮影等国内所有皮影种类,年代最久远的是一套明代制作的《十八殿地狱》。此外,还有清代四川皮影、唐山皮影和民国时期的川北皮影等。“搜集这些皮影,耗费了父亲20多年的时间和精力。”

曾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的赵树同1978年从成都一个收藏皮影的人手中买下一套清代以来各年代的皮影,从此他便带上赵洪奔波于四川、北京、陕西、甘肃等地,开始了漫长的“抢救行动”。

皮影的日渐没落不单发生于四川。目前,全国仅存的皮影剧团不到10家,而国外收藏家经常到中国来收集皮影,赵树同的很多皮影都是从外国人手中高价购得的。

 弘扬

2000年,赵洪在成都人民南路开了一个“皮影吧”,展示出部分收藏品,他还用皮影自编自演了一些现代故事,客人们也可以上台玩皮影。赵洪认为“弘扬是民间文化艺术最好的保护手段”。但遗憾的是,赵洪的“皮影吧”火了一阵子就停办了。

有民间艺术家认为,思想观念也导致人们审美趣味的改变,包括皮影在内的民间文化需要跟上时代,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皮影与酒吧结合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资金的匮乏、个人力量的有限却注定了“皮影吧”的流产。

赵洪至今仍记得1988年6月王文坤家庭皮影艺术团一行4人轰动奥地利世界艺术节的情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相信随着更多人的关心和支持,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得到继承和发扬。”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