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年画的历史渊源

滩头年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的产生、形成期,民国初年的鼎盛期,建国初至“文革”的转折期;“文革”期间的沉寂期;改革开放初时的复苏期;工业现代化对农耕文明的冲击濒危期。
滩头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巫风炽盛,民间祭祀活动甚为流行,应运而生的纸马艺术多姿多彩,品种繁多。通过考察和实物对照,不难发现,滩头纸马与滩头年画在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以及所反映的内容及社会功能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之间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滩头纸马是滩头年画的前身。
《隆回县志》载,滩头年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当地老艺人传,明末清初有个叫王东元(绰号王猴子)的人,为谋生计,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办了年画作坊,生产出《秦叔宝》、《尉迟恭》等十多种年画作品。道光年间,“和顺昌” 作坊老板胡奇甫又绘制了《桃园结义》等十几种新作品。据《宝庆府志》载,清同治国丧期间,曾明令“禁止滩头花纸印行”,其在全国盛行可见一斑。
民国初期,滩头年画生产达到全盛期,小镇有年画作坊108家,年产高达3000多万份,产品销往长江以南各省,以及港澳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滩头年画被当成封建迷信品被禁止,致使年画生产几乎停顿。1958年,邵阳地区在滩头召开工业生产现场会,重新批准年画生产。1963年,为改造旧年画,省群艺馆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了《工农联盟》、《拥军优属》新年画作品。文化大革命中,滩头年画被列为“四旧”,大量画版付之一炬。1979年,应贵州商业部门要求,又恢复生产。1982年,滩头年画作坊恢复到12家,产销量达140多万张。1985年,邵阳市成立了“滩头年画研究会”。1984年,隆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4年,国家文化部举办“中国民产间美术一绝展”,滩头年画获银奖;2003年,在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中,滩头年画获中国传统工艺品金奖。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