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西夏文的铜牛,经专家鉴定为西夏时期党项羌人所铸,距今约有近千年历史。这件铜牛所反映的西夏冶金术再次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西夏的“乾祐”铜牛
西夏铭文的铜牛身长约15cm,重约850g,铜铸空心,体态呈内屈跪卧姿势、膘肥体胖、两角弯突、两耳直立,双眼炯炯有神,颈部宽厚有数道膘皱纹,尾部铸有西夏铭文“乾年”3字(1170—1193年)。
专家认为,这只头牛神情温驯,造型逼真,而且是已知出土的三件西夏铜牛中唯一一件带有西夏铭文的珍宝。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西夏王陵出土的鎏金铜牛,重188公斤,造型逼真,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制作它需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焊接、抛光和鎏金等工艺于一体,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
从这只铜牛身上人们能够看到已经失传的西夏冶金术。
据了解,西夏人的冶金术非常发达。西夏工匠已掌握了较高的金属冶炼铸造技术和工艺。尤其是铸造器物成型的制模、浇铸、焊接、抛光和鎏金等。西夏政府机构中设有“文思院”专门负责管理金银器制造。当时,西夏人能制造一种衣金,就是把金拉成丝,然后织到衣物之中。文献记载,西夏官吏戴金冠,更有甚者“人马皆衣金”。
神秘的“夏国剑”
党项民族尚武,所以西夏兵器制造得很精良。史书记载,西夏甲胄“皆冷锻而成,坚滑光莹,非劲弩可人”。“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
西夏陵出土的甲片,制作精细,薄厚均匀,孔眼划一,有的外表有鎏金。西夏刀、剑制造得也非常出色,当时“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能及”。《鸡肋集》记载,苏东坡曾获西夏剑,极其欣赏,便命晁补之作歌赞之:“红妆拥坐花照酒,青萍拔鞘堂生风。螺旋锘锷波起脊,白蛟双挟三蛟龙。试人一缕立褫魄,戏客三招森动容。”就连宋钦宗本人也常佩带夏国剑,由此可见西夏剑之犀利与名贵。
西夏的“神臂弓”是一种威力极大的兵器,此弓“其实弩也,以糜为身,檀为销,铁为枪镫,铜为机,麻索系扎丝为弦”。其三百步外,能洞穿重札,最为利器。
先进的冶炼技术
西夏金属制品的精致,除了有高超的锻铸技术外,还与鼓风设备的先进分不开。西夏工匠在锻造中所用的鼓风设备已不是韦囊鼓风,而开始使用风箱鼓风,这样可以保持炉膛内所需高温。榆林窟第3窟西夏壁画中有一幅《锻造图》,图中有三人,一人左手握火钳夹一金属置于砧上,右手举锤锻打,另一人双手抡大锤锻打金属,第三人坐于墩上,推拉着竖式的扇风箱,风箱可推拉互用,连续鼓风。风箱鼓风不仅提高了锻造速度,同时也可提高锻造质量。
在伊金霍洛旗出土的铁锅,其制作工艺要比当今所用的普通铁锅复杂得多。然而年代久远,人们已经把西夏的冶金术忘记了。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