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遗存 高密扑灰年画

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间,是高密县独有的民间美术形式,艺人以柳条枝或豆茬烧成灰炭勾画画稿轮廓,翻过来扑在画纸上留下灰稿(一次灰稿可扑5张正灰稿),然后由一人或多人按照粉脸(手)敷粉、描金、勾线、磕花、涂明油等工序流水作业。内容大都表现喜庆,很适于民户节日张贴。“姑嫂闲话”、“踢毽子”、“万事如意”、“富贵平安”、“八仙庆寿”、“牛郎织女”、“福寿双全”、“双童献寿”、“团扇美人”、“四季花屏”、“家堂”等都是其代表作品。扑灰年画画面色调明快,构图巧妙大方,全幅多用对比色,主体部分加中间色。这样既谐调了色彩的对比,又加强了人物造型的美感,这是刻版印刷前我国古老的一种生产方法。
这种画最早产于大栏乡公婆庙和夏庄沙岭子等村。传至清朝乾隆年间为淡彩扑灰年画。后来受天津杨柳青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影响,在色彩上有了较大的变化,逐渐形成高密扑灰年画的两大派系,即墨屏和大色画。同时在工具、技术上也有不少改进,出现了扑灰、半印半画与木版套印等不同的印制形式。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