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雕塑史研究

  世界雕塑史上,既有明晰的历史继续关系,又有连贯的实物遗迹可寻的雕塑传统有:发端于古代埃及、希腊的西方雕塑传统;古代波斯、印度的雕塑传统;古代中国的雕塑传统。

  中国古代雕塑作为世界三大雕塑传统之一,在世界雕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艺术面貌。中圆雕塑史这门学科的基本任务是,在收集、整理、鉴别、考定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基础上,参照古代文献资料,客观地描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演变轨迹,并揭示其艺术特征和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阐述其历史地位、文化价值和社会作用等。

  尽管中国雕塑的历史相当古老,然而雕塑史作为一门学科却异常年轻。严格地说,中国雕塑史的研究现在仅仅还处在起步阶段。将这种奇怪的不协调与中国绘画史研究的盛况相对照,便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反差。原因在于,中国雕塑与绘画虽同属于造型艺术,但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却大相殊异,“左图右史”不仅使绘画在社会文化中据有重要位置,同时,“雅好丹青”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人士大夫所必具的文化修养。与绘画相比,雕塑则只是工匠们的“皂隶之事”,文人士大夫是不屑于此的。这样,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一直没有把雕塑看作是一种与绘画同等的艺术形式,自然这也使得雕塑难以获得美学上的自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理论思维形态。在中国传统的学术中,有“画学”却没有雕塑学,雕塑史只能令人遗憾地付之阙如。

  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用比较的眼光看,将中国雕塑与绘画相比,比出了这对姊妹艺术的历史命运的差异;目光再放远一点,将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为什么西方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不断地追问,将会把我们的思考引向深处。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反复说过,西方的绘画脱胎于雕刻,古希腊的雕刻决定了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观念;中国的雕塑和绘画在前期还谈不上谁引导谁的问题,这时它们的文化地位还没有出现差异。不过比较起来,中国的雕塑倒是更多地受绘画的影响。如何解释这些现象?我们的雕塑史将不得不触及到民族的精神深处,诸如:空间意识、时间观念、生命哲学、宗教传统等问题,雕塑史与这些问题相关连,也恰好说明了雕塑中的研究不是可有可无的。

  过去,忽视雕塑的理论思维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它又反过来对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历史上,中国雕塑缺乏理论指导,处于自生自灭、任其沉浮的不自觉状态是导致其现实处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中国画的传统一直延续着,而中国雕塑的传统却只在少数民间艺人那里延续。我们的美术界、艺术院校流行的是从西方引进的雕塑观念、造型语汇和表现手法。我们的艺术理论中,对雕塑艺术的本质和特征、造型规律的认识也主要是以西方雕塑为对象概括出来的。更有甚者,在学术界不断可以听到诸如“中国没有真正的雕塑”之类的奇谈怪论以及其它一些贬低中国雕塑的不负责的说法。它表明了这些人的无知和偏见,他们对中国丰富的雕塑遗产和卓越成就视而不见;这也表明了中国雕塑史的悲哀,这门学科毕竟年轻、毕竟薄弱,它暂时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对社会产生强烈地影响,来改变一些人的无知,纠正一些人的偏见。不过,这门学科又是充满希望的:太多的历史欠帐、强烈的现实需要、许多复杂而深刻的研究课题,使这门学科保持着足够的压力和超越意识,这将预示着它一定会有一个辉煌的前景。

  中国雕塑史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物资料,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雕塑作品;二是文献资料,即历史典籍中关于雕塑家、雕塑活动、雕塑作品的记载和评沦以及古人关于雕塑的理论思考。两相比较,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雕塑作品,却没有留下系统的雕塑史论的专著,使得中国雕塑史的文献资料严重不足。现有的文献资料只是零星地散布在各种典籍中,与中国绘画史所拥有的汗牛充栋的画论、画史根本无法相比。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致使历史上绝大部分雕塑家的名字和生平事迹都己被淹没了。由于这一原因,实物在中国雕塑史研究中所具有作用更为突出了。可以说,中国雕塑史主要只能是一部雕塑作品史。

  对于中国雕塑史来说,实物不仅是基本史料的来源,同时还是我们把握古人的雕塑观念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由于无法更多地从文献资料中找到古人的雕塑理论,而雕塑的创作却必须建立在对这门艺术的一定认识基础之上,这样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某种雕塑观念和审美趣味的支配和影响。因此,对作品的认识又包含着对雕塑理论的认识。另外,作品总是给人看的,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同和欣赏,故而它又必然会在作品中反馈、折射出社会关于雕塑的看法和欣赏趣昧。因此,从作品中也可以推测出古代雕塑欣赏者、观众关于雕塑美学的一些看法。这些使得实物在中国雕塑史上弥足珍贵。

  雕塑尽管被人们看作是一种永久性的艺术,但它毕竟也有自己的物理生命,随着天长日久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的破坏,古人留下来的实物只会越来越少,而我们对中国雕塑史的整理、研究又是这样的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对古代雕塑的保护和研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抢救性的工作。

  中国雕塑史的学习和研究不是为了“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它可以使我们在认识、总结古代雕塑遗产的基础上,推动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当今,西方雕塑体系及其观念在雕塑的创作、批评方面占主导地位,加强对传统的中国雕塑史的学习和研究,总结它兴衰荣枯的发展规律,继承发扬民族的雕塑传统,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研究中国雕塑史的意义并不只是局限在艺术方面。雕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国雕塑史同时也是一部由石头、粘土、木头、金属等材料构成的民族的心灵史。雕塑一方面具有三度空间的物质实体,另一方面又通过它寄寓、表现了时代精神的内容,它能更直观、更具体、更少掩饰地坦露一定时代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意绪。中国的传统学术思想中一直有重文献、轻器物的倾向,而实际上,实物由于其感性的形式,更容易叩开民族的心扉,更真切地贴近民族跳动的脉搏而成为一定时代文化的象征,它对我们了解民族的哲学、美学、宗教、伦理、典章制度、风俗人情等等都有着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只有认识、掌握了我们民族的过去,才能更好地开拓、创造我们民族的未来!

来源:网络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