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民间孤本年画

我国的年画是一种美好的大众艺术形式,特别是后来发展的木版年画,作为民族传统艺术的延续,长达千年之久,其传播面之大,是任何艺术都不能比拟的;而最可贵的是,它牵动着民族之心,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从北宋的汴梁(开封)到南宋的临安(杭州),张贴年画已成一种过年的风俗。内容健康,喜气洋洋,是艺术揭示心灵之美的表现。在辽金时期的黑水城出土的两幅作品,一幅是《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四美图),一幅是《义勇武安王位》(关帝图),是当时山西平遥刷印的,只是一套黑版。如果联系到其它出土物相印证,最后的完成品可能是半印半画,至今临汾一带的年画还是只印黑版,然后手工着色。不难想象,早期的年画可能是手绘的,以后才利用雕版刷印,便于大量复制。千百年来,画年画,印年画和印画结合的年画,一直并列发展。它像山野的繁花,年年迎着春天开放;直到近代印刷术的兴起,它才逐渐衰萎。
鸦片战争以后,机制的廉价纸(粉连纸)和进口的颜料(品色)取代了传统的材料,使年画的外表变化很大,虽然鲜艳了许多,却也失去了艺术的厚重感,好像民间年画就是“大红大绿”。前些年在日本、英国和法国,看到了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的大批年画,才使我恍然大悟,较早的年画在刻板、着色和艺术效果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可说是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地步。遗憾的是,反观它的祖国,却找不到一幅作品。
值得庆幸的是,山东潍坊的热心者们,发掘出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一批年画孤本,其中包括乾隆年间的作品;由潍坊市寒亭区文化局和山东画报出版社编印出版了《潍坊民间孤本年画》,是一本价值很高的画册,印刷也很精美。它的价值,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填补了年画的一段历史。我国现存的民间年画,特别是木版年画,都是晚近的作品,或是老版新印,给人的印象是火气重而缺少柔和。在潍坊的清代孤本年画中,包括手绘的和半印半画的,由于用了粉质颜料,画面截然不同。其年代有的可到清代中期。
在美术史上占了一定的位置。我国晚近的年画虽然很多,但因为水平不高难以在历史上立足。而早期的作品多流入海外,国内没有凭据。日本的论者多称赞桃花坞之前的苏州年画,并直接影响了日本的“浮世绘”,只有看了原作,才知道一些美人画的形象颇像唐伯虎的作品。这可能是当时的一种审美的风气,在潍坊的孤本中也有类似的美人画。
看出了几个出版中心的画风联系。早期的木版年画没有版权的约束,各地年画之间的相互模仿较多,同样的题材和构图大同小异,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出微妙的变化。
充实了潍坊年画的内容。以往的潍坊年画,给人的印象是面向农村,既没有杨柳青的雅致,也没有桃花坞的工整;然而看早期的作品,其水平不分上下。特别是一种小幅的“横匹”,可以组合成六条大屏,表现出故事的全过程。这种可散可整、可独可合的灵活形式,以前只知道杨柳青有,现在看来潍坊也有。从这批年画的款识看,有广顺永、同顺和、万聚等十多家画店,说明在当时是很兴旺的。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