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刻版工具一般有以下几种斜角中刃刀一般配备两把,一把特斜角很尖的刀,这种刀宜刻细微部分,象面部眼眉鼻嘴胡须等,一把大斜角刀主要刻大,中线及大面积稍粗部位,这种刀最常用,下来是平口中刃刀有一窄刀约三至四毫米宽,用来站版,主要站细小线条边线和特别小的空间,另有一把平口中刃刀稍宽约五至八毫米宽,主要用于稍大空和中,长线站版用,这种刀最常用,下来是平口偏刃刀,一把窄刀用于细小部的起底,约四至五毫米宽,另一把稍宽约八至九毫米宽,最常用于中,大部分的起大底所用,亦可用于四周大边的起底。这六把刀在磨刀时必备三种不同粗细的磨刀石,一般磨刀先粗磨后细磨,最后用极细的磨石将刀刃复好,见刀刃发青才显锋利。只有磨出锋利的刀具,才能刻出高水平的画版,刻版时才能将刀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人快不如家具快也是这个道理。磨刀具也很有讲究,刀刃坡度要恰到好处,刀刃刀尖磨太薄太尖了容易损伤,刀刃膛太厚不很尖又用起来不快,不易吃木,也刻起来费劲,而且刻出画版线面不光,质量不高,所以磨木刻刀是一个很讲究技术的活,必须耐心,把每一把刀都要磨成坡度合适,斜角尖合适,而且刃利的刀具。工具的好坏和磨刀技术的高低对年画版刻工好坏关系极大。将刻好的墨线版,套色版全部用清水洗刷干净阴干后就可以开始印刷年画。
印刷年画要有印刷床子,夹纸的夹子,印刷床子约长四尺,宽二尺,中间有一大夹子,用来固定画纸,床面子约二尺见方,上面放置画版和印画工具刷子,推子,颜色盆等,床子大夹子和床面中间留有约五寸宽的间隙空间,印好的年画可从中间放下吊在下面。小木夹子若干,夹纸用,一般一夹可夹纸一百张左右,将小夹夹入床子大夹中用绳子拴牢后,将木板放置在床面上用棉纸条沾水垫在版下,再用手拉纸摸版,置于适当位置压实将版定好,便可开始刷版印刷。印刷一般先墨线,再从黄,金黄,紫色,桃红(即水红),大红,绿,蓝,二墨,再也可套银套金,这样依次套印。一般每一次印完一色后可撑画后上架子阴晾到八成干,取下压平再印第二色,这样印的年画由于每次压平去印,可套色正确且不易弄脏,保持画面干净。民间年画的颜料配置,民间年画在明清时全用的是土法制的植物颜料,部分矿物颜料,如槐黄,用国槐即土干槐米五斤,置于铜锅加入八斤水,文火煮沸后两小时内将水色液滤出再煮一次水少许后将两次色液和在一起搅匀加碱少许,胶,矾少许化开后待用。现在全用碱性黄。另外还有柠檬黄等。金黄原是矿物质颜料一直沿用至今。紫色过去曾用龙胆紫,现在一直用品紫,桃红也叫水红,现在是品红也属于化学颜料。大红过去一般用广丹,用前将丹粉调成糊状,再加水磨研细,再加胶水调制,大红也曾用朱砂研细加胶调制,但因价格昂贵,一般不常用。洋红为进口色,清末取代了以上的颜料,民国后一直用酸性大红至今。绿先曾用铜绿,后用石兰,孔雀兰加黄调制的石色绿加胶调制成,后用洋绿(也称品绿,金沙绿)至今。此绿色容易褪色。以上这些颜料用沸水冲化后加桃胶水和少许明矾搅匀便可印用,只有酸性大红用开水冲化后即加食醋和桃胶水,色泽更艳。颜色冲化后用一小柏枝条作试纸蘸上颜色对着光看上去便可知颜色的深和浅。年画最早在明代初时只印墨线。再下来颜色全用手填,西凤世兴局的“大画身”年画就是这一类。后来到了明代中前叶,发展到套色年画,但局部如脸,手,均以手工染色,一般分三个阶段,上相粉(打粉底),开红光和描眉画眼,染手等,一些戏剧画还要刷天景地景。世兴画局年画中的金三裁年画就是在套完色的基础上再套银,套金,染手,刷天,地景,这些年画的藏品约180幅,全出自我祖父邰世勤之手,已毁于破四旧运动和文革当中,套金、银和填染后的木板年画金碧辉煌,富丽动人,更显民间年画的生动之感。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