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扑灰年画

高密扑灰年画是山东省高密县民间年画的重要形式之一。 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间,是高密县独有的民间美术形式,艺人以柳条枝或豆茬烧成灰炭勾画画稿轮廓,翻过来扑在画纸上留下灰稿(一次灰稿可扑5张正灰稿),然后由一人或多人按照粉脸(手)敷粉、描金、勾线、磕花、涂明油等工序流水作业。内容大都表现喜庆,很适于民户节日张贴。“姑嫂闲话”、“踢毽子”、“万事如意”、“富贵平安”、“八仙庆寿”、“牛郎织女”、“福寿双全”、“双童献寿”、“团扇美人”、“四季花屏”、“家堂”等都是其代表作品。
扑灰年画画面色调明快,构图巧妙大方,全幅多用对比色,主体部分加中间色。这样既谐调了色彩的对比,又加强了人物造型的美感,这是刻版印刷前我国古老的一种生产方法。这种画最早产于大栏乡公婆庙和夏庄沙岭子等村。传至清朝乾隆年间为淡彩扑灰年画。后来受天津杨柳青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影响,在色彩上有了较大的变化,逐渐形成高密扑灰年画的两大派系,即墨屏和大色画。同时在工具、技术上也有不少改进,出现了扑灰、半印半画与木版套印等不同的印制形式。
1955年,高密县对年画业进行普查登记,全县有301人从事年画业,扑灰年画和半印半画作坊遍布县东北乡的30多个村庄。每至秋后农闲,村村开作坊,户户印年画,年画畅销于高密、临沂及胶东各县,并远销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等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密文化馆组织力量整理扑灰年画,夏庄镇沙岭子村79岁的王云龙,姜庄镇棉花屯82岁的石敬文等重操旧业,带领子孙继续进行扑灰年画的绘制,使扑灰年画再度繁荣。1983年,选送部分作品参加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东民间工艺美术展览”。
1984年6月,在首都北京举办了“山东省高密县民间艺术展览”,其中展出《四老墨屏》等20多件扑灰年画作品,被专家誉为“写意民间画”,部分传统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并收入《中国美术全集》。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发布者:正在核实中,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正在核实中的头像正在核实中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