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学术论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跨界赋能现场
2024年1月22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久久为功’品读书画中的中华文脉”展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开幕式后,在中华世纪坛发布厅进行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学术研究与策展实践”“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跨界赋能”两场学术论坛。
第二场学术论坛围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跨界赋能”,历史学博士、原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杨玲、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杨杰、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汪莎,斯玛特教育集团董事长武志围绕展览传播、展陈设计、中国绘画美育和艺术与城市乡村规划等话题从各自的工作领域献计建言。
杨玲:
如何更好地解读作品背后的艺术和文化含义,是博物馆面临的一大挑战
历史学博士、原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杨玲
杨玲在发言中重点讲述了博物馆展览展示和传播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实践经验。
杨玲首先介绍了自己原来的职业是保管员,第一份工作是在天津艺术博物馆的书画库,曾经保管过《雪景寒林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此她深感自豪。虽然她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从事管理和展览工作,但直接接触实物的经历仍然宝贵。
杨玲指出“大系”的体量和体系都非常全面,对研究领域的贡献巨大。“大系”项目存在保存和传播两种价值,相较于保存,展览的传播也非常重要。她参观过“大系”的三场展览,包括国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和本次中华世纪坛的展览。她认为,之前她看到的展览都是通识性的,而本次世纪坛的展览聚焦于阅读主题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展览中的“宋式庭院”
展览中的“明式书房”
杨玲本人非常关注博物馆学,尤其是器物展示方面的问题。她指出,近年来,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举办了包括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吴门四家等精品书画作品的展览。这些展览不仅展示了原作,还在解读书画中的艺术和历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玲认为,在展陈中,书画与器物展示的关系尤为重要。除了欣赏到作品本身,如何更好地解读作品背后的艺术和文化含义,是博物馆面临的一大挑战。尤其是大体量、全体系的展览,怎么输出?怎么提炼?怎么进一步解读?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杨玲希望从业者能从更多的层面,更多的角度,更深入地探讨这些作品的内涵。
杨杰:
通过直观的展览体验,可以让年轻人从视觉上接触并理解中国传统绘画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杨杰
杨杰在讲话中强调了中华文明建设和美育精神的重要性,他认为“大系”项目为研究者、普通观众和爱好者提供了全面的中国绘画素材,对于提升美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杨杰提到了当前美育方面面临的挑战,如公众对西方文化的过分关注,这在“从波提切利到梵高”等展览的高关注度中可见一斑。他指出,尽管人们熟悉西方经典艺术,但对于同一时期的中国艺术则了解不足,杨杰在教育部中青班授课时也发现,即便是来自全国顶尖大学的中青年干部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了解甚少。这表明美育在基础教育到终身教育中的缺失是显著的。杨杰强调,只有提升公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才能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
观众在展览现场 摄影:李昊
杨杰指出,许多社会精英和收藏家更关注当代艺术,而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兴趣相对较少。他认为,要抵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就需要更好地传播和教育中国文化。他认为“大系”项目为展览策划、研究、出版和跨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将激发更多创意和传播可能性。
杨杰提出,要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不同形式的美育,特别是年轻人和儿童。他认为,通过直观的展览体验,可以让年轻人从视觉上接触并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对于成年人,可以将他们引入门槛较高、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去鉴赏。
对于中国绘画的对外传播,他认为不能简单的将传统画论简单翻译后传播。研究者可以在“大系”的基础上,做出更多新的研究成果和方式,才能在国际上与国外学者进行一个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汪莎:
“大系”非常有可能为中国人的当下精神生活制造一个感受力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汪莎
汪莎在演讲中强调了艺术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如何通过增强感受力和人文素养来改善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和发展。她认为,通过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可以促进更加和谐、美丽的社会环境。
汪莎首先强调“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文献展的重要性以及与“大系”的紧密联系,“美丽中国”展与“大系”展有着共同的底色。
参会嘉宾在展览现场
汪莎提到,今天她看到“大系”展很有感触,她认为“大系”基于二十年的沉淀和大量调研与集成,形成了非常深厚的系统。这套系统有非常大的可能为中国人的当下精神生活制造一个感受力现场。这个现场可以思接千载、视通古今,以跨越时空的方式,增强当下大家对感受力的习得。
汪莎强调了艺术对于提升感受力的重要性,指出感受力在城市和乡村规划中的关键作用。她通过与地方政府领导的互动,强调了传统精神和人文素养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以杭州为例,说明了文化传承对城市景观保护的影响。
汪莎还提到了“大系”如何能够跨界赋能,特别是在城市和乡村规划、行政管理方面。通过观察“绘画大系”的历史脉络和中国山水精神的体现,她认为绘画可以为城市文化和旅游业提供重要支持,如西安和敦煌的案例所示。
武志:
“大系”对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场景
斯玛特教育集团董事长武志
武志介绍自己一直从事儿童和青少年的美术教育工作,他首次了解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在疫情期间的国博大展中,当时他对展出的画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系”让他联想到敦煌的壁画艺术,他认为“大系”的作品甚至可能比敦煌的艺术作品还要宏大。
武志认为,这样的艺术作品需要一个“家”,一个固定的展示空间,他认为“大系”这样的展览对于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场景,可以进行深入的项目制学习。
武志讲到展览的实际体验时,提到了他正在进行的公共课程项目,这个项目将艺术与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们与历史人物进行互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他还提出了艺术作品戏剧化和数字化展示的各种可能性,这些不仅对艺术教育有帮助,也能促进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
武志还谈到了他作为老师的角色和经历,强调了艺术教育对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文化的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艺术教育在整体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和长远影响。
最后,武志强调“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一个肥沃的土壤,不是跨界,而是一种浸润,可以浸润到所有学科、课程当中,融合到孩子的生活当中。
论坛现场
现场观众
与会学者发言之后,吴洪亮总结了整场论坛:“今天我们谈的好像是“大系”,谈的是一个展览,但是可能我们已延伸到了关于中国文化和我们自己要在这里享受人生,以及把这样一个美好传递到未来的诸多问题。”
(文章来源:中华世纪坛)
来源: 艺术中国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