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2024年4月13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阪总领事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承办,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执行的“青山行不尽:山海渡远”唐诗之路艺术展在大阪文化馆·天保山开幕。
展览现场
值2025大阪世界博览会开幕前一周年之际,展览“青山行不尽:山海渡远”唐诗之路艺术展贴合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主题“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秉承“文明交流互鉴”,来到大阪这个曾具中日海上诗路始发意义的重要港口城市,在与世博场馆隔海相望的特殊现场,带领观众在新时代的语境中重新游历“绿水青山”的唐诗之路。
展览现场
“唐诗之路”,不仅是地理上的山水之路,也是诗性心灵的漫游和栖息之路,是贯通古今的文化历史传承之路,也是生生不息的生态文明之路,更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成长的道路。从此诗路舟行而出的,是另一条“中日海上唐诗之路”。它是历代诗僧的求法之路、两国使节的诗赋外交之路、寓日文人及留唐学生的日常酬唱之路,也是唐代以来的汉诗东传之路、浙东唐诗之路的拓伸之路和海上漂民的诗歌赠答之路。这条道路见证了中日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的历史,也留下了无数诗人与文化使者心系山河、跨越山海、寄情山水的足迹,更体现了跨越国界和时代的深情厚谊。
2024“青山行不尽:山海渡远”唐诗之路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总领事薛剑,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日本代表处首席代表史铭,中国贸促会驻日本代表处首席代表、大阪经济战略局都市间交流担当课长藤田裕美子,东京艺术大学荣誉教授坂口宽敏,中方艺术家代表王冬龄,日方艺术家代表向井修二,和歌山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中拓哉,西日本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关志浩,大阪华侨总会会长赵知理共同为“青山行不尽:山海渡远”唐诗之路艺术展剪彩启幕。高世名、薛剑、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总咨询师朱宁涛先后致辞,2025年度日本大阪世博协会石毛博行总长贺电,坂口宽敏、王冬龄、史铭分别讲话。开幕式由展览联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副处长谷丛主持。
薛剑、高世名、史铭、藤田裕美子、坂口宽敏、王冬龄、向井修二、中拓哉、关志浩、赵知理共同为展览开幕剪彩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
以下为高世名致辞全文——
唐诗是中日两国文化界共同的圭臬,千余年来,它滋润着两国人民的心灵,是我们诗性情怀和精神生活最普遍的基础。在中国以外,没有谁比日本人更能理解唐诗的精神价值,因为唐诗是我们共同的瑰宝。在《全唐诗》中,收录了二十首中日诗人唱答的诗歌。疫情期间,令全体中国人感动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就是天武天皇之孙长屋王的诗句。
唐诗之路,是神州大地上的一条条真实路径。历朝历代,无数诗人在山水间烟云供养,在大地上行旅劳顿。从江南到塞外,从杏花烟雨到大漠孤烟,他们倘佯徘徊,唱和不息,为我们留下无数画意和诗情。
唐诗之路,是我们诗性心灵的发生现场。在这个现场,我们可以遥想千年前诗人们的行迹与情致,通过这个现场的感受,我们与古人心意相和,声息相通。所以从2021年开始,中国美院发起“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行动”,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今天的艺术家都能通过唐诗之路上的行走和体验,回应到我们文化中最好的部分,跟它心意相通,与它同频共振。
唐诗之路是古今无数世代的诗性心灵会合之地,亦是历史上一个个自由灵魂绽放之所。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性兴发是创造性的根本。我们试图用大众最熟悉的唐诗去回应艺术创作最本质的内核——唐诗之创造,是一种人与世界的兴会,一种感发,一种油然而生的情致,一种物我一体的精神创制。
在长达千年岁月中,唐诗代表的这种创造力是中日艺术家共同的精神密码,只有我们两国的文人艺术家才拥有打开唐诗这座秘密花园的心灵钥匙。直到二十世纪初,唐诗才逐渐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精神价值——马勒的《大地之歌》、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这些西方现代奠基性的艺术,莫不受到唐诗的启示。
朋友们,一千多年前中日两国山海相隔,况且有众多的文化使者不顾险阻,越山渡海,往来于波涛浩淼之间。今天的世界越来越小,早上我们还在烟雨濛濛的江南,一个多小时后已然落地春光明媚的大阪。山海相隔,山海更相望,我们共享同一个春天。
朋友们,早在千余年前,唐诗之路就已经延伸到日本,今天,让我们以这个展览向这条伟大的历史之路致敬,用我们的创作向唐诗——这个中日两国共同的伟大传统致敬!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总领事薛剑致辞
薛剑表示,本次展览发生于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非凡。世博会既是展示各国形象的平台,也是文化交流互鉴的盛宴,大阪时隔55年再次举办世博会,借本次展览为引,希望中日两国继承发扬良好合作传统,为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事增光添彩,掀起中日文化交流互鉴新热潮。大阪总领馆倡导“看中国,游中国”,希望日本朋友通过欣赏此次唐诗之路艺术展,品味佳作,以诗为媒,积极主动走进中国,亲身体验中国璀璨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亲眼见证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为中日各领域友好交流和增进相互理解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总咨询师朱宁涛致辞
朱宁涛代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的总咨询团队,提到本次展览成行于去年深秋在北京与中国美院艺术家们的一次关于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与“唐诗之路”的偶遇。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希望集成众多策展人、艺术家的智慧,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提出“展览,于展览之外”的理念,与“唐诗之路”一同见证中日的文化互通,讲述贯通古今的文化传承,传扬绿水青山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生态文明观。
2025年度日本大阪世博协会总长石毛博行发来贺电,衷心祝贺“青山行不尽:山海渡远”唐诗之路艺术展(大阪)的顺利举办。在艺术展盛会同时,祝愿日本和中国关系能够进一步加深。
东京艺术大学荣誉教授坂口宽敏致辞
坂口宽敏从东京艺术大学的中日教育交流讲起,谈到中国传统对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和美术教学的影响,认为面对唐诗之路这样承载着山海宇宙的大问题,需要更复杂多维地去应对,才能将局面打开。
中方艺术家代表王冬龄讲话
王冬龄作为中方参展艺术家代表,通过回顾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从作品内容入手,细致地概括了书法、书道与唐诗间的关系,认为无论是书法所呈现的视觉张力,还是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和历史脉络,在当下都仍然值得被我们不断询问、探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日本代表处首席代表史铭讲话
史铭了解到唐诗之路艺术展自2020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在国内外公众层面和学术层面均取得较大影响和丰硕成果,持续建设成为以“诗路文化”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展演品牌项目。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促进中日两国的民心沟通、文明互鉴,同时对大阪世博会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展览联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副处长谷丛主持开幕式
“青山行不尽:山海渡远”唐诗之路艺术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当天下午,“青山行不尽:山海渡远”唐诗之路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举行,中日专家、学者就展览相关的学术问题展开交流对话。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原院长、参展艺术家代表管怀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阪总领事馆经商处主任郭强出席研讨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朱宁涛从唐诗和建筑之间的关系中展开,认为唐诗、文字是一个文化的载体,而建筑是一个空间的载体,而此次展览达到了两者的完美契合,并贯通室内外空间,实现了“展览,于展览之外”的理念。著名书法家、参展艺术家代表王冬龄从展览和作品出发,认为展场中的书法作品在各个区域展现出各自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所有媒介只要具有与书法中契合的精神状态,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扩充书法、艺术本身的边界。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教育与传播系系主任、参展艺术家代表鲁大东从书法教育和传播的角度,分析了中日间书法、艺术传播路径上的差异,认为在传播的过程中意义会发生转译,并提出当下所面对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传统、什么样的诗歌,自身的作品便是对这种问题、现象的一种反应。东京艺术大学荣誉教授坂口宽敏介绍了自己在往届唐诗之路参展的作品,并对展览主题的延续以及人类的未来给予了深切的寄望。高野山大学教授野田悟从自我的记忆出发,抒发了观看展览的感受。本次展览策展人蒋斐然介绍了展览的策展思路,回溯中日间唐诗的文化交流史及唐诗之路展览落地于日本的特殊性,并强调在今天重新行走和理解唐诗之路的意义。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博士生后藤亮子从中日美术文化交流史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和日本文化中通过观看产生的思维变化,并阐述了中日文化同宗同源但又发展出各自差异的复杂性。
展览现场
“青山行不尽:山海渡远”唐诗之路艺术展以“水路”为径,连接“青山行不尽”的浙东唐诗之路和“山海渡远”的海上唐诗之路。展览以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为开场之笔,映照出现在展厅“海面”上的三座“仙山”,带领观众以舟行视角穿梭其间身心游赏,吟诵山水诗篇,并想象唐代中日诗人远渡重洋,寻道访友的山海心境。展览叙事从浙东诗路和中日海上诗路的关键交汇节点——天台山出发,以仙山、佛塔、洞天三种视觉意象交叠并置,昭儒释道三教合流、兼容并蓄的文化气象。
作品1905143 前川强 亚麻、网缝、丙烯 227 × 181 cm 1999
展览入口处以日本具体美术协会成员艺术家前川强的作品为引,开门见“青山”。前川强惯以绘画的物质性为手段,刚柔转换之间,细窄“水路”将坚固“山形”一分为二,山水之路、山海之途由此渐次展开。
寒山子诗乱书 王冬龄 书法 600 × 420 cm 2024
出现在展厅中央的是墙面巨幅书法《寒山子诗乱书》,由艺术家王冬龄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寒山子常年隐居于天台寒岩洞,其诗集的注本、译本于日本问世后,对海外禅宗产生了深厚影响,他的形象也走入了画史和神坛。王冬龄以乱书形式重访寒山子诗文,既神通诗人“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的隐逸,也演绎了其“四顾晴空里,白云同鹤飞”的洒脱。结尾处“今日扬尘处,昔时为大海”一句,回应了“山海渡远”中历代文人的时空会际与思想交流,传达出沧海桑田、古今共时的感叹。
二十四节气之昆仑雪曹晓阳纸本木炭 25 × 120cm 2015
二十四节气之湖山清明曹晓阳纸本木炭 26.5 × 106 cm 2023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曹晓阳纸本木炭 25 × 120 cm 2016
曹晓阳以木炭为笔所绘《二十四节气》,名《湖山清明》《谷雨》《昆仑雪》。此三景,雾聚雨落,海涛山变,四时更替,天地律动。画中所绘,似剧场大幕缓缓展开,场景变换依循天地之序。观之者,或感物我之间,人天之际,时隐时现,载沉载浮,思维随之穿梭于虚实之境,沉浮于动静之理。
唐诗之路图 郑宇、周玉铉、王星茹、程健、莫俊杰、褚雨琪、邹越、曾之昊、黄鸿东、王子轩、镇天琦、金思思、付晓冬、李明键、赵柘、杨丹、宋帅、姚毅涵、徐浩月、王笑龙、刘冠华、左尧、王海浪等 指导老师:林海钟、陈磊、李明桓、卓鹤君中国画、手稿与记录 230 × 1300 cm 2021-2022
临窗处,一幅恢弘绚丽的十米长卷《唐诗之路图》延伸至窗外大阪港的海面。该创作是由中国美术学院林海钟教授率领国画系师生26人重走唐诗之路核心诗场——天姥至天台之旅,步写真山水所作,录天姥山、沃洲山、班竹、十九峰、万马渡、石门等壮丽景象。穿梭古今之余,师友诸生紧密共创,陈磊先生携手,卓鹤君先生书题、少梅先生集句,不乏诗书雅集之趣。
魏万行旅 塔可 摄影 60 × 80 cm 每件 2024
同为访真山水,塔可独身一人的《魏万行旅》系列则通过摄影突出浙东山水的孤寂之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作《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叙述友人魏万千里入浙寻访不遇,途经会稽、天台、灵溪、金华等地,最终折返广陵的一路行旅。通过画面的诗意影调,塔可的作品在溪山行旅中使古今之人在同一条道路上相逢相通。
钱起诗送僧归日本 赖少其 书法 95 × 59.5 cm 1995
望海而坐,观澜在目。宇野雪村1951年的作品《白日依山》亦书亦画,面对着大阪的宽阔海面书写“黄河入海流”的气魄。与之相互观照的是艺术家赖少其的四联唐诗书法,“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赖少其曾赴大阪,与日友人共同协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立,此番作品重回大阪,成为历史和当下相互接连的见证和窗口。其所挥毫四诗,皆含离韵之情,各承深意,书写唐诗中的中日友谊,应和彼时诗人创作、酬唱的遥远先声。
泉高入梦喧 卓鹤君 纸本水墨 153 × 388 cm 2015
峰回路转处,卓鹤君的水墨作品《泉高入梦喧》矗于“仙山”,其高丈二,顶天立地,画面中山峰层叠,云雾环绕,寺庙高悬其间,泉水奔泻而下,声势浩大。山脚之下,树木山石刚韧有力。“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寻仙问道、参禅礼佛,山水之路固然纵情恣意,亦缥缈梦幻,诗画所托之情皆寓于其中。
流隙 管怀宾 影像 9’25” 2018
管怀宾的作品《流隙》则记录了佛塔沉水消散之象。流隙是物质的侵蚀和流变,是岁月对于历史与记忆的打磨过滤,也是无数的精彩时刻被挤压消耗的瞬间。作品记录了一座由陶土砂浆铸造的塔在水下不断侵蚀坍塌的过程,犹如一幕凝固的历史舞台。而一旁梁琛的《无止境塔》则提供了另一种关于塔的想象,简炼的机械灯光装置构筑成永动的建筑,如同不断旋转上升的巴别塔,直指穹宇。塔内的楼梯在光线中投射于展厅,环抱“仙山”,在照亮一方洞天的同时,指向关乎人类不断向上攀登向外探索的精神追求和洞穴现实的永恒隐喻。这两件作品以不同的媒介观照作为人类精神寄所之塔的两种时代形态,思考在快速发展的文明进程中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的所失所得。
何时明月 鲁大东 现场创作 460 × 428 cm 2024
鲁大东在展览现场题壁书写李白的经典唐诗《静夜思》的日文版本。唐诗的意义随着历史上中日两国间文化交流的相互影响和传播而发生转译,中文所熟知的“举头望明月”来源于明代的改动,而日文中的“举头望山月”则更接近于李白当初的版本。鲁大东巧妙地通过文字、镜子和灯光补全在日文诗中缺席的“明月”,趣题《何时明月》,并利用展厅中的现成物脚手架制作唐代凭几,营造出夜晚他乡异客的望月情境。该诗与展厅另一端宇野雪村的唐诗作品《白日依山》也构成了日月与昼夜呼应,分别抵达外观与内省的两种心境。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汇集书法、国画、漆画、综合材料绘画、雕塑、摄影、影像、装置等七十余件佳作。以水墨丹青绘唐路文韵,彰艺术真髓与传承;借当代多媒诠唐诗的时代新境。此外,展览综合运用天光、中性室光及暖色灯光三种色温,构筑“三山三境”:外观、互观、内观之境,平远、深远、高远之视点,终达山海无界、内外通融之境。展览之巧,引海入室,地面波光涟漪,观者恍若行于山海之间,想象“中日海上唐诗之路”诗人远渡与归返,穿古渡今,体悟“山海渡远”之行旅。是以,古今交融,续写千秋诗韵,铸当代艺术之辉煌。于斯,共仰人与自然,与天地和谐相生之道。
据悉,此次“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山海渡远”日本大阪展览展期为4月13日至27日。
展览现场
参展艺术家名单
曹晓阳、陈荣辉、管怀宾、杉山功、赖少其、李丁、梁琛、廖斐、林海钟团队(作者:郑宇、周玉铉、王星茹、程健、莫俊杰、褚雨琪、邹越、曾之昊、黄鸿东、王子轩、镇天琦、金思思、付晓冬、李明键、赵柘、杨丹、宋帅、姚毅涵、徐浩月、王笑龙、刘冠华、左尧、王海浪等指导老师:林海钟、陈磊、李明桓、卓鹤君 )、林舒、鲁大东、向井修二、宇野雪村、邵文欢、塔可、近藤高弘、林武史、童中焘、前川强、王冬龄、吴杉、卓鹤君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来源: 艺术中国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