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隶书创作之我见

新时代下,由于互联网的推动,书法艺术也发展成为一个更加火热的时代,隶书创作随着书法爱好者的推进而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国展和大型书展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正规的大型书法展览本身出发点毋庸置疑,比如国展,其对书法发展的推动和贡献巨大,意义也是深远的。但随着各种参差不齐的展览出现,“展览体”依然大行其道,隶书俗化现象并没有显著改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

从取法上来看,借鉴古法、推陈出新者蔚为大观,但仍有不少创作者入手就学清人,甚至学时人,尤其谁是评委就学谁,谁入展得奖就学谁,长相相近,格调不高。学隶书没有一个深入临习和感悟多种经典汉碑的过程,你想写出高古朴厚的汉代隶书气象,那是不可能的。取法必须从汉碑深入,这是我历来对隶书取法的主张。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虽然最折磨人,但有朝一日破茧而出,也必定光华璀璨。

从创作现状来看,隶书创作现状可圈可点,但创作设计化、小情调、小趣味者也不在少数。原因何在?理念俗化了。个人识见局限、庸师被动引领、国展名利趋势、写隶书跟风过甚等都是原因。而当前网络书法教学则呈现出针对性差、线上互动性差、学生主动性差、线上直播教学对老师要求高等现象。而隶书创作相较于楷书和行草,与当代人隔得更远,网络教学对其理解与驾驭的难度显然也更大、更复杂。

如何来解决呢?笔者以为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首先,取法上,向古人学,向汉碑看齐。中国书协曾提出“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十六字方针。在创作上,要去设计化。去设计化,才能回归隶书大朴返真的本质。

前人说:“书之功夫,更在书外。”我们学习隶书则可以说,要学好隶书,功夫更在隶书之外。“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无论是厚重朴拙一路隶书,还是清秀飘逸一路隶书,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都必须下一番苦功夫。

其次,要学习篆书。篆书是书法之源,隶书从篆书演化而来。隶书的用笔、结体、对称之美等,其本源皆在篆书。因此,知解篆书则是“知其所以然”。以篆法入隶则古,以楷法入隶则不古,篆书是隶书之源,是写好隶书之基础。如清代金石篆刻家黄易,篆刻注重金石气。他的隶书如其刻印般浑厚凝重,笔笔有篆意,故有一种沉着渊深之趣。

再次,在行草书体方面也需着力。孙过庭《书谱》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这虽然说的是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关联,其实也适用于隶书。隶书属正体,正体容易写得板正、不灵动。如果习隶书者在行草上也下点功夫,那么再写隶书必然会轻松活脱一些。如现代书家钱君匋的隶书,先习汉碑后习汉简,以书行草之法写简,以绘画布局布置隶书章法,从而将隶书的写意色彩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又如现代书家陆维钊,精于行草、篆书与隶书,注重书体之间的通融,其隶书为碑法厚重一路,行笔节奏全从行草而来,痛快淋漓、恣肆率性,有清人伊秉绶隶书之博大气象、汉隶《石门颂》之野逸、《鲜于璜碑》之重拙,在近现代隶书中独树一帜。

从次,要知古今隶书之变,这一点很重要。学习隶书,不能只是一味埋头于书写实践,还要了解隶书的发展历史,从它的起源,到隶变,到现当代隶书名家。从隶书整个的历史发展,看出隶书风格的演变规律,看出哪些是需要守定的不变之理,哪些是可变的。然后找到自己的着力点,为形成自己的隶书风格而努力。如现代书家商承祚也是一位杰出的古文字学家,他对隶书发生与发展了如指掌。所以他写隶书主攻早期隶书秦隶,以碑派笔法写秦隶字形,融入自己静穆淡远之心境,最终形成了拙朴古雅之书风。

最后,综合的人文素养少不了。中国艺术是讲境界的艺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列举的二十四种诗歌风格,其实也是一种意境或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开头便说“词以境界为上”。

书法艺术的境界其实即是书法家的内心境界映现,故有“书如其人”之说。一个书写者的内心若无很高的境界,则“书如其人”之说便没有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境界需要后天的修养,综合的人文素养决定了书法境界的高低。隶书一体要想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不是光临习一两种隶书碑帖就能达到的。

如清代书画大家石涛,隶书虽非主攻,但是自成一格。他的隶书把他对行草、绘画、印章的艺术感觉与法规都融入其中,于是形成秀而奇、奇而不怪,率意成章,水墨淋漓的独特艺术美感。这主要就得益于他极高的艺术禀赋与深厚的人文修养。又如有“艺苑全才”之誉的现代书家马公愚,诗书画印皆精,学养也高。他的隶书以格调胜,气息醇雅,有白云初晴、洗尽铅华之境。

展望未来,隶书创作发展前景仍然可期,依赖于人们对文化的信仰与尊重以及新人的不懈努力。每届国展都让我们看到当今书法界正不断涌入大量新鲜血液,这是令人十分欣喜的新气象和新变化,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书法艺术才能更好地薪火相传,书法的生命力也就会更恒久。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书法是古老而又美好的艺术,也是一门永葆艺术生命力的艺术。我们一起共同期待吧!

发布者:作者:胡代林,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作者:胡代林的头像作者:胡代林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