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写意精神在当代语境下守正创新

近日,“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率先开幕。本届中国画作品展共收到全国各地选送复评参评作品1296件,共遴选出入选作品698件,其中进京作品103件。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宏大背景下,更是凸显了“守正创新”的鲜明主题。正如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诸迪所言,当代中国画画家在秉承民族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勇于融合现代视觉元素,通过创新的视角与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的有机结合,赋予了传统笔墨以新的时代价值。

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展厅内,一幅幅中国画作品错落有致地悬挂于墙面,它们不仅仅是纸张与颜料的组合,更是艺术家心灵与智慧的结晶。这些作品题材广泛且多样,彰显国画创作的多元与深度。作品既涵盖新中国科技、社会、经济改革的重大成就与国家战略,又细腻描绘人民美好生活、日常感受与生活细节,视角多元,全面展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图景与情感深度。

中国画的材料与语言也实现了新的拓展。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绘画精髓的同时,积极吸收并融合现代视觉元素,通过对色彩、材料和观念的创新应用,拓展中国画的表现边界,推动传统绘画语言向现代化转型。因此,我们不仅能够目睹渔民身上那经由层层晕染展现出的、在光线下熠熠生辉的褶皱皮裤,亦能欣赏到运用传统皴法精妙刻画的新时代农民眉宇间的神态,更被以勾填技法精心塑造的写实运动员群像所吸引,他们表情丰富,或激昂、或专注、或坚韧,栩栩如生……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不仅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认为:“在形式方面,我们看到了广阔的探索的可能性。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守正。各省的作者在传承千年传统上都做得非常好,尤其是浙江、江苏的作者,对江南笔墨传统的运用显现出他们雄厚的功力。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创新。譬如应对新题材、面对新内容,年轻一代的作者探索了新的方式去表现,不囿于传统,体现了5年间这批作者对于技术、思想和艺术的探索。”

写意精神作为中国画的核心与灵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中,写意精神的传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今年的全国美展在作品甄选上显著强化了写意精神的展现,艺术家开始在作品中强调中国画写意的格调、品位、追求,尤其是对“人”“山”“花”这些传统元素的描绘,更是倾注了对自然与人文深刻洞察的观照。这使得全国美展上的中国画,无论是笔墨质量还是意境开拓,都有了新的呈现。

在山水画作品中,有艺术家运用了山水画早期的平面布局转换空间的处理方法,打破传统青绿山水不变的艺术语言,把全球五大洲四大洋都纳入画面,进而表达天下大同的人文理念,这种表达就是新时代赋予传统青绿山水画创新性发展的案例。在人物画作品中,有画家用大写意的手法绘就了小朋友之间的兄弟情,人物神情与形态一气呵成,由此看到,小题材也可以展现出大气魄、大笔墨和大写意。在花鸟画题材上,有作者将日常熟悉的动植物有机地融入同一个画面中,营造了生态和谐共处的画面关系,同时融合了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在色彩之中使用没骨写意,创作出具有东方美学意蕴的现代花鸟画。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画家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诠释,也展现了他们在当代语境下对写意精神的创新探索。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看来,写意除了强调绘画样态之外,最主要的是体现尽精微、致广大的精神,在面对自然形态的时候,中国绘画一直很摒弃拘谨地、特意地刻画,强调要写其生气、取其真意。在展览当中可以看到,今天即便是工笔艺术家,仍然体现出中国毛笔的丰富想象力,这都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本次展览的中国画表现了当代人的精神和情感。艺术家用作品展现了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创新,尤其是大写意的笔墨如何表现现代生活。”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表示,中国画的写意形态并不都是徐渭、八大山人那一种,还有沈周、文征明等秀雅的一路,更有顾恺之、周昉、张萱、顾闳中等精工的半壁江山,因此,不能用大写意作为中国画写意特征的一种风貌。“客观地说,在图像时代,机器视觉已改变了裸视经验,中国画正在经历这一转变,本届中国画作品展更加深刻地体现了这种几乎是不能逆转的时代之变,如何迎接这种变革,是理论家与艺术家共同面对的时代之问。”尚辉说。  

  但也应该看到,此次展览因为在甄选过程中对写意的有意加强,部分画作在创作实践中遇到了挑战:画面语言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具体表现为,在追求写意表达的深度与自由度的同时,部分艺术家未能充分平衡画面内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导致画面语言呈现出不统一、不协调的状态。这既是对传统写意精神现代转化的一次探索,也反映出在融合与创新过程中需面临的复杂性与挑战。“有些作品在面对写意还是写实、中国色彩体系还是西洋色彩体系等问题时没有处理好,使得画面上经常有‘打架’的成分。绘画深入发展需要很好解决语言统一性的问题,中西交融最后要表现为语言的流畅、和谐、高度统一。”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民艺研究所所长吕品田说。

而对于视觉冲击力的追求,也使得作品的尺幅显著增大,这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画面构图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还导致了作品形制的单一化问题。如何在保持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恢复和丰富作品形制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在构图与表现上实现创新与深度并存,成为当前艺术创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布者:作者:邱武霞,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艺网 https://www.mjys.org.cn

(0)
作者:邱武霞的头像作者:邱武霞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server@miys.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